60万在我这个城市可以买到100平方了。
这次的装修预算是在装修之前就定下的,并且也曾好几次地反复思考过
不是富一代,也不是富二代,也算是倾囊了。08年还过着天天酱油挂面的日子
之所以如此费力气地对待这个屋子
1,这完全是我们夫妻二人独力购买并进行装修的房子,意义较大;
2,我以够住为原则,不准备再置办或更换房产(再多一个房间就完美了);
3,给妻女及自己一个良好的生活成长环境;
4,工作性质决定这样的一种特殊洁癖(尽量用好的);
也看过好多亲戚朋友的房子,农村尤其明显,房间好多,面积也很大,但基本空置
不喜欢这样的方式
我理想的家居环境应该是温暖的、大方的,贴切的,自如的
其实这应该算是“写在前面的话”
这样说也不完全正确吧
前世今身
恩怨情仇
我等小民又怎能分辨清楚
————————————
国内的推广毕竟是开德阜完成的,没有他们的努力,阔盛品牌也不一定这么深入人心
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每个人都会站在一定的角度看待哪怕极客观极简单地事实。屁股决定脑袋。这句话可以概括天下所有人,所有事
这几天家装工人还在为穿管走线纠结。
狭小的空间复杂的管路,也实在难为他们
不过他们做事和装修公司结算是按照底盒数量以一定的单价结算的
遇到像我这样的插座狂
也许是苦并快乐着
————————————
水管的安装还要等上几天
先研究一下与水路有关的热水器吧。
整个屋子的动力能源无非来自于电、空气、阳光和燃气
具体到供水的方案选择,上面的系统图已经很清晰了
任何一个热水供应点都接入燃气热水
各台盆洗手池接入电气(小厨宝)热水
花洒及浴缸接入太阳能热水(为什么不是空气能?)
本来太阳能这种高端洋气环保免费(重点在最后两个字)的能源我想满屋子使用的
不过各个台盆下的空间设计已经很紧凑了,再加一路水管切换过于拥挤
加之台盆的热水用量并不很大
并且我们全家都有每天洗澡的习惯。对太阳能热水器来说,负担也不小
所以,最终方案如上
第一轮PK
太阳能 VS 空气能
————————
LZ分析下,为啥要那么多插座呀?分别派什么用处。。。这样也方便我们看看,自己家里装修还有哪需要补插座的。。。
布置那么多插座主要是考虑在日常生活中完全不使用多用插座拖线盘
图片中那6个底盒实际会隐藏在电视背景后面,那10个底盒其实也是在书柜的背板部位。那是家里的弱电娱乐中心,诸如功放、投影、音箱、播放器、背景音乐……所有已有的以及可能扩展的都集中在那个柜子里
剩余的主要就是考虑厨房多布置一些,因为我是烹饪爱好者
鞋柜里布置为了给烘鞋机使用
台盆为了吹风机
楼梯为了扫地机器人
……
还有涡流电扇、净化器、诸如此类
家中随处可坐可休息的地方也为笔记本或手机充电留下位置
基本就是这样
我的原则:可以装了一次都不起作用,但不能在我想用的时候那里却没有电源
当然,尽量装得隐蔽些
吓着上门的客人不太合适吧
继续讨论太阳能与空气能的选择吧
太阳能热水器的原理大家都懂
空气能热水器乍一听还是蛮高科技的
上面就是空气能热水器的原理图
啊,和空调原来是一样一样的啊
第一步:
室外含有低量热能的空气,由于风扇的作用,源源不断地流过蒸发器
我没亲眼见过空气能热水器,但蒸发器应该是一种翅片换热器(类似于电脑CPU的散热器)
顺道上一张我那霸气侧漏的CPU散热器
这种结构具有比表面积大的特点,非常适合气体的换热
在这一步动作中,空气中的热能与蒸发器内部的冷媒发生了能量的传递(热交换)
“冷媒”,这是个专业名词,后面详细叙述
第二步:
使用电能的压缩机将已升温的冷媒进一步压缩,以类似泵送的形式沿封闭管路向下级传递
此过程中,携带空气热量的冷媒由于压缩机的工作,压力变大,温度更高
实际上压缩机所做的功也就是电能转化为了冷媒的势能与热能
第三步:
携带了空气热能与电能的高温冷媒在冷凝器中完成了与冷水的热交换,温度降低。冷水温度升高,可供使用
此工作段的冷凝器应该是一种套管式的换热器,即类似于巧克力棒的结构,外层与内层隔靴搔痒进行热量的交换
第四步:
被榨干利用价值的低温冷媒,经过膨胀阀(实际就是节流装置),使之减温减压,回到蒸发器端,重新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从而开始周而复始的循环
所以那些说空气能热水器是忽悠的同学请注意了。空气能并能简单粗暴地说它是换了个马甲的电热水器。甚至在最理想的状态下,消耗的电能与产出的热能比值能超过1:4
但是换一个角度考虑
空气能热水器不就是一个承压式太阳能+电热水器么???(请注意承压式一词)
首先,空气中的热能一部分来自于太阳,还有地面热量(其实也是太阳能),至于汽车尾气牛放屁之类的热量就可忽略不计了吧
说穿了,就是太阳能;
其次,压缩机提供的能量就是电能,只不过电热水器是用电来加热电热丝直接与冷水换热,而压缩机则是对冷媒做功,由冷媒作为热能的载体再去与冷水换热罢了;我并不是热工学专业,但我知道之所以说压缩机制热能效比电热丝制热能效高,是考虑到了压缩机所压缩介质本身已携带的热量。如果去掉该项因素,考虑到摩擦和压缩机工作效率以及发热(还含有冷媒汽化的膨胀功损失)等造成的热量损失,个人揣测单纯的压缩制热效率比电热丝要低,或者说,差别不大?(欢迎指导)
空气能热水器的优点在哪里呢?
1,不会有电热水器漏电触电的危险;
2,不会有燃气热水器泄漏中毒或爆炸的危险;
3,不会有太阳能热水器需要安装空间,装阳台就行(就空气的地方就能放);
4,在无阳光的时候也能轻松制热;
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1,如空气温度较低,这玩意就是个摆设;
2,系统环节多,出错、故障风险增加;
3,占据阳台不小的空间(不会有人放卧室吧);
最后来讨论冷媒的问题
空气能热水器的核心无非是逆卡诺原理,这点没有什么好纠结的深文大义
那除了原理和制造工艺背后,最核心的,最能影响它的制热效率的因素是什么呢?
压缩机和冷媒
压缩机就不提了,虽然制造工艺足够成熟,但也不断地进行研发,以期进一步在节能的基础上提高效率,减少损耗
作为能量的搬运介质,冷媒是整个循环过程中出力最多的,同时也是热量的携带和交换者
具体可以百度百科,简单来说,就是具有优秀的素质,能够很容易吸热汽化同时也能很容易放热变成液体
听上去很矛盾不是么,别忘了压缩机的存在。。。
国内的空调及空气能热水器的冷媒一般有如下几种:
R22 R134A R417A R433B(目前R22及R134A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
R22,不算上对环境(臭氧层)的破坏与污染,是非常好的空调制冷剂。但如果作为热水器的交换介质,由于热水的温度要求较高,会导致R22的排气温度过高,会缩短压缩机的寿命,同时,也会使压缩机的润滑油容易高温变质裂解,进一步缩短压缩机寿命。当然,R22也是正在被淘汰的冷媒(不环保);
R134A,环保。但是它的沸点比较高。作为空气能热水器的冷媒在冬季使用时效率低下;
R417A和R433B,目前主流的冷媒替代方向,制冷效率优越。但就空气能热水器所需的制热能力而言,只有R22的90%
一句话,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制热能力更高的要被淘汰了
——————————————
最后总结:
电热水器说:“我安装简单!”
燃气热水器说:“我不漏电!”
空气能说:“你会泄漏会爆炸,最关键的,你们都不节能!”
太阳能说:“我很节能的啊。。。”
空气能说:“小高层建筑你待在哪??而且,没太阳你有个屁用!”
承压太阳能来了,拉着电热水器胳膊:“我们一起上!"
WHAT??????承压?
好专业的知识贴啊!楼主知道的好多啊,我要常来学习了
那啥,共同讨论,抛砖引玉
第二轮PK
承压太阳能 VS 非承压太阳能
——————————————
非承压式的特点:
1,集热管直接将太阳能与水交换(水作为换热介质在阳光不好时效率低下);
2,利用水的自身重力供水,靠橡胶垫圈密封,容易老化漏水。同时落差较小时水压很小;(楼主装修的是顶楼,目前自住也在顶楼,唉,谁用谁知道);
3,需要手动上水及关阀;
4,使用时没有冷水与热水混水,保证了热水端出水温度一致;
5,便宜;
承压式的特点:
1,集热管利用了热管原理,热管内的冷媒受热汽化后携带热量上升,在交换器遇到冷水后放热成液体,利用自身重力(或热管内壁毛细管的毛细作用)回到底部,重新受热上升,完成循环;(吸热能力好于水,并且阳光不好时也能使用)。即便单个集热管破裂也不影响整个系统使用;
2,依靠自来水给水压力供水,水压稳定且充沛,感觉舒适;
3,全自动运行,无需上水;
4,由于靠水压供水,使用时在水箱内会有冷热水混水过程,会影响热水供应效率(立式水箱会较稳定些,依据冷热水分层且出水口在热水层所在顶部的原理);
5,贵;
最终,根据上述种种因素综合考虑
定下家中热水供应方案:
燃气热水器供应至各个热水使用点
小厨宝电加热供应用水量不大的各个台盆
承压太阳能带电加热辅助热水器供应花洒和浴缸
顺便说一句,承压式的太阳能就有挂墙式的,方便小高层没地方装太阳能的同学
与空气能之间如何抉择,见仁见智吧
就剩最后一个问题了,开发商原装的非承压卖给谁呢。。。。
下次更新等元旦以后了。。。
闭关忙一个大的标书
回来接着谈下一话题——地暖
继续关注
Mark下
好贴子,留名以后装修用的到!
华东三线小城市,是不是无锡啊?
楼主的帖子里说了的啊,去无锡参加的绕桩王比赛,既然是“去”,那楼主自然不在无锡啦
何况无锡怎能算三线。。。
无锡这座城市从经济上讲比声名在外的苏州还要厚实些,个人感觉
也算是我的第二故乡,不过我的美好回忆还是在幼时。那时还没有什么欧洲城、三国城、水浒城之类碍眼的东西
纯粹的太湖之滨
再说就是歪楼的节奏了,打住
习惯于夜寂无声的时候工作。休息一下,再更一段吧
说好元旦后的,食言了,要不再剁一手?
——————————————————
马上就要进入水管的铺设阶段了,需要采购些橡塑管,只要不在墙体内的水管(热水、冷水都是),用套管保护一下。主要是为了保温,也可消除水流的噪音
之所以墙体内不用
1,墙体本身已有保温、隔音的作用;
2,加上套管后墙体开槽的深度与宽度增加,不很便利;
3,橡塑为软质材料,墙体内敷设很容易致使二次抹平面不贴实从而导致墙体空鼓(这几乎是一定的);
品牌嘛,就用华美的,国内算是老大了,质量值得信赖
按旧的分法,橡塑分B1,B2两个级别
B1是难燃级别,很难燃烧
B2是阻燃级别,即离开明火容易熄灭
换句话说,B1类似电缆中的“耐火”,当然更好一点。这是根据材料的“氧指数”区分的,我们不用去过于关心,只需知道B1价格比B2级高约三分之一左右就可以了
肉眼是无法区分两者的,但包装有所不同,这也是我们要买大品牌的原因。造假的可能性更低一些
这是B1级的外包装,漂亮些,并且材料表面也会喷有商标标志
这是B2级的,产品表面啥有没有
橡塑本身具有疏松且多孔的结构,这决定了它的隔热性能(和羽绒服一个道理),见下图
特别说明的是,在固定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橡塑粘接剂
此种粘接剂基本都是氯丁橡胶粘接剂
优点不多说,只说缺点:
1,含苯、甲苯、二甲苯;
2,含氯化溶剂;
3,含游离甲醛;
家装么,就用胶带缠裹就行了吧(套管式的也不需要怎么固定的)
再特别说明一点,上文及后续部分已引用或即将引用的图片除本人拍摄外,基本来自于百度图片或淘宝,仅作说明用途,产权为拍摄及发布者所有!特此注明。
既然提到了橡塑,那顺便说说吸音、隔音吧
是的,橡塑也能起到降噪的效果
吸音棉的原理无非是疏松连通多孔结构,声波进入后在细小孔洞中不断与吸音材料内壁摩擦从而发生声能转化为热能的衰减
所以橡塑也是一样一样的
————————————
家装中必须要考虑降噪的
外在的噪声靠门窗和墙体来实现减噪(放在家装的结构隔热保温部分以后介绍吧)
内在的噪声来源主要就是排水噪声,相信大多数人早已注意到了这点
OK,说完排水降噪,就去睡觉
——————————————
排水噪声之所以令人头痛
一是因为这个噪声是楼上其他住户原因产生的,不受自己控制,突发性强。遇到楼上身体不好又不喝什么椰岛鹿龟酒或黄金酒啥的,往往半夜来上一出,扰人好梦
二是排水噪声是一种混合式的噪声,包含了管道、水流、空气三种介质多种形式的混搭,要命的是在低频区域乃至次声区域声强明显(40HZ左右峰值)
低频声音波长较长,衰减弱,穿透性很强,同时人体内的器官震动频率在10HZ左右,容易受低频或次声的影响共振,进而产生一系列不明所以的烦躁
好吧,让我们来解决它
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这和我们要讨论的没什么交集
声音传播的三要素:音源、媒介、接受器。对,就是它们
接受器,也就是耳朵,这点没办法改变得了(戴耳塞也是从传播媒介上入手)
那就从音源和媒介来说吧,当然就大部分家庭来说,发出噪声的排水管道虽在自家,却属于楼上,是否可以改动需要双方协调
音源:
排水噪声是如何产生的呢?
由于排水管的尺寸选型不可能是满负荷设计的,所以水流在管道内与大量的空气并存,并带来气压的变化
排水噪声一般由如下几类构成:
1,水流之间的碰撞;
2,水流与管壁的摩擦;
3,水流下落时对管壁的冲击;
4,气堵导致的的固液气三相相互运动产生的噪声;
5,管内空腔造成的回声放大;
所以经过国内外那么多科研人员的综合研发,从管材上作出了很多改进
1,多层结构。一般为三层,内外依然为PVC-U或PP聚丙烯,中间层为空气层或具有粘滞作用的材料;
这种结构增强了管壁厚度,减少了振动,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隔音作用
2,螺旋结构。管内壁设有引导水流方向的螺旋筋,水流在管内按一定的顺序螺旋运动,降低了水流间的无序冲击,同时在管内中心形成了空洞,作为空气通道,使气压平衡
这是浙江光华的产品,除了螺旋的设计外,请注意它底部的减震支架
推荐大家也将楼上下来的落水立管底部用支架或硬物从吊顶内作个支撑,能有效缓解垂直落水的冲击噪音
其实我对上面的两种方案也在纠结当中,螺旋虽好,可便便的螺旋。。。。我还是深感疑虑
顺便插播一个存水弯的问题
如果自家的排水管道在楼下存在存水弯的话,那相同管路就不用再另行设置一个了
两个存水弯之间的气堵容易造成排水不畅
带水封的地漏本身不能算一个存水弯,因为水封很容易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