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查资料不得329弄17号的身份 网上有一张1996年的照片,看起来外观并无变化,只是爬山虎攀满了整个二楼的墙面,遮蔽了窗户 但站在门口,又听得见里面传出儿童练习钢琴的声音,甚好奇

这种砖砌的券供门洞真的很好看 另外其实我总觉得球锁好看 现在的所谓美式装修,那些门的造型和锁的造型,简直是俗不可耐 我老房子爱好者,知道这些东西可观不可亵玩,所以自己装修就用最简单的方式搞 要看好看的房子,就出门看别人的去

329弄32号乙 1925年建造,曾为瑞典公使馆,清水红墙,多边形城堡塔楼,门廊有塔司干门柱 门柱上依稀还有语录的红漆

这门好看啊

可惜很多老房子拍不到,有时想出门的时候自备轻便梯子一把,至少可以扒着墙拍 新华路329弄36号周均时住宅。原为西班牙公使馆使用,是幢全国唯一的双层圆形花园别墅。钢筋混凝土框架外露,红砖墙清水勾缝,底层中央客厅有一欧式喷水小池,周边用大理石铺砌,外圈为硬木带纹地板,并用玻璃砖隔断,整座建筑新颖奇特,装修豪华。此住宅一度卖与郭家,后由周家购进,由周家子女居住,周均时在被捕前居住此寓所。周均时于清宣统二年,即1910年从上海南洋公学毕业后,留学德国。1922年再次赴德,在柏林工业大学专攻相对论,归国后应聘去四川省武器修械所,后因不满军阀统治,毅然离去。1940年7月,教育部委派周均时接任同济大学校长职务,他上任后对学校各方面提出了改进方针。首先整顿校风,提倡合作精神,并慎重聘任各院系负责人。其次,尽力改善各院系教授待遇,克服兼职之风,并注意教材等建设。再次,对学生加强德文补课,增加实习机会,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周校长还移用庚子赔款,定购机器设备和添置医院材料、药品,充实教学设备。他还提出,根据同济大学一直是国内唯一用德语教学的工科大学,负有沟通中德文化的使命,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周均时担任校长期间,为学校从昆明迁往四川,奔波安排,费尽心力。周工作勤勤恳恳,生活俭朴,作风正直,亲切待人,深受师生们的敬爱。他还是一位爱国民主战士,抗战胜利后,他目睹民生日蹙,国事日非,经常发表反蒋言论,于1949年5月在成都被蒋介石逮捕,囚禁于重庆白公馆监狱。同年11月27日英勇就义,是年58岁。此住宅1999年被上海市政府列为市级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 此建筑又称蛋糕房子,为少见之圆形别墅,亦为邬达克所设计

329弄42号甲,兰亭私家厨房,谓主人原为沪上名店掌勺,并无菜单,只设三桌,以时令食材烹饪为菜。楼内有木头楼梯,应为旧建筑,但外观又似新建之建筑。

此弄堂当时都是同一建商所造,但风格多变,即使同是西班牙风格,每一户的大门都有自己的图案设计,并无雷同

曾经发过一个关于上海老建筑的长贴,当时初拍,有人建议说可以以门或窗做一个主题进行拍摄。确实,上海老建筑多如牛毛,真的去拍,有时候不知从何下手

此弄里的厨房和卫浴风格多统一,现在亦统一,就是多家合用、满布油腻。很难辨识是当年巨贾家的厨房,但这些橱柜虽这几十年遭受了可怕的待遇,依然能屹立不倒。看细节,可以观察到当年的瓷砖转角处理很是特别,并非现在的倒角,不管阴角阳角都有弧度,此为何工法?

当时每一户一楼入户处都有一个小的卫生间,估计是给访客用的,现在每个看起来都很阴森。有同学说要循着我的脚步拍摄,不如来此处玩自拍,甚有感觉

刚想了想,可能当时人的阳角条就是烧制出来的瓷砖,现在人偷懒了,才会阳角条和倒角。耐用度还是古法好。当年造房子的人非常精细的,除了墙面各种拉毛外,还有假石工艺,比如说等砂浆干后,用斧剁来制造特殊的表面质感;干粘石工法则是用小卵石甩在砂浆上用铁板拍。这种东西跟现在工人说像天书一样

211弄是外国弄堂的另一部分,14号网上地址写着一楼是摄影工作室,但只看到一家裁缝店

对应外面的拱券形状,所以这个门套线非常的复杂

211弄1号是旧时哥伦比亚唱片英籍经理的住宅,2号是传教士吉尔伯特·里德的住宅,都是占地千平。3号是谁家还真不知道,现在门口写了巨大的御府两字,有点吓人。我拍时有快递按门铃,里面人应答后5分钟也没走出来,难道是房子太大么,呵呵

新华路200号的铭牌所注建造时间和文献馆所载时间不吻合。以文献馆资料述,此处原为光佛寺旧址,由上海统一纱厂老板娘杨慧珍主持募集资金,1948年建造。因家中老人信佛,故有别当时建筑风格,为中式重檐,一二楼有围廊。现在为辞书出版社

200弄破墙而开的马可波罗面包店还是登琨艳在上海的第一件作品。马可波罗为台湾某书局老板的太太所开,当年父亲协助他们在上海跟各大出版社和书店接洽,所以早期马可波罗都开在出版机构旁边。早知道,当年我也蹭个店面开开好了

说点我知道的

昨日夜读《上海武康路》一书,通宵未睡。说起武康路先要说一条路叫善钟路(近常熟路)。陶如增(号善钟),浦东人,为跑马场训马师,收纳马场淘汰之马匹以为马车行,几乎垄断当时之市场。并逐步购置车行附近农田数千亩。所有土地并入租界后,成立泰利洋行摇身一变成为上海超大型开发商。 今常熟路100弄10号为陶善钟住宅,他1920年代兴建时,电车已经逐步替代马车。他的70亩豪宅里建有马厩,给那些马匹“善终”。因子女不愿闻马粪臭,遂将房产交由洋行处理,初为洋行宿舍,后为同济医学院,现为上海歌剧舞剧院。 说完了善钟路,然后说当时的南洋公学,即现在的交通大学。盛宣怀请福开森来当监院(总教务长)。但老师们多住市区,而公学所在为郊外。福开森遂以自己薪水建造土路一条。老师上课先坐人力车到善钟车行,再租一马车到南洋公学,马车等老师授课完毕再返回市区。现安福路和天平路北段都是此土路拓展而来。 此图应是法租界最后一次拓展时绘,当时武康路沿线皆为农田,跟初期租界的规划不同,这里都是越界先造路,以造成既成事实。所以法租界西区的风貌皆田园风光,因马路与农田多斜切,所以在武康路沿线才会有大量三角型的建筑。公董局层多次发布法令,禁止建造中式建筑和平房,积极进行市政建设和植栽行道树。

上海人称租界行道树为法国梧桐,其实早期只有少量从法国进口的梧桐树种植,1902年起公共工程处在宝昌路和杜美路(东湖路)种植行道树,因法国人在推广,叶子又类似梧桐,大家遂叫它法国梧桐。实际上是英国人培育出的二球悬铃木。后公董局在福开森路和哥伦比亚路(番禺路)建苗圃,得以广泛种植。 所以法国梧桐实际上是英国梧桐,英文名字就是London plane。维基百科介绍世界上主要种植的大城市有:not just London but Buenos Aires, Curitiba, New York City, Paris, Madrid, Melbourne, Mannheim, Shanghai, Nanjing, Chicago, Sydney, Rybnik and many others

1901年匈牙利人Leinz运了两台美国Oldsmobile汽车到上海,工部局开会决定给这个长相跟马车一样的交通工具以马车牌照,每月缴税2银元。仅仅8年之后,上海已经有了8家汽车销售行。1909年7月7日工部局对南京路江西路口从上午7时至下午7时的12小时统计,过往车辆20447次,行人60038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