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拆的承重墙…… 拆完才发现应该不是框架结构,而是先砌砖,再浇梁的。 我们是一楼,实在是不敢乱动梁下面的墙,现在这个揪心的,不知道我们的中西厨分区的设计还保不保得住,现在只有坐等郑屹的修改方案了……
难怪郑屹说这两天焦头烂额了
非常建议现在的装修公司在签订设计合同以后再次上门精细化量房 除了核对所有尺寸 更重要的是对房屋的结构都要做检查 现在的设计公司一般只在有意向的时候上门测量 收取意向金几百块 但是大多能把尺寸量准就不错了 根本谈不上对业主家房屋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 从设备和设计师对建筑结构的认知水平来看都不够 但是这样出来的设计方案往往会因为实际施工过程中结构判断失误而造成很大的困扰 乃至返工 其实是很得不偿失的 好的设计公司应该是好好做前期 而不是急于上马 反复不断
ps:装修的照片都拍得这么美 真棒~~
说得很有道理,也感觉装修的流程上是否能有提高。作为项目来说,装修中缺乏一个项目经理的角色,前期是设计师统管,后期是队长做主角。各方利益、出发点和知识积累不同,导致很多东西不能从前到后估计把握好。业主自己就不知不觉做起来了项目经理,但本身知识缺陷会搞得自己很累,还矛盾重重的。今天开工了,曲经理、郭队长和郑设计师算都是到了,现场讨论了很多问题。明显各人提出的问题和考虑的点都是不同的,激烈碰撞一下也都能顺利解决。如果这种碰头放在非常的早期,我相信效果会更好一点。
方案大改也非我们的本意。在二次装修中,因为有上家装修过,而且又没有结构图,所以我们一起论证过墙体结构后做出的第一稿方案完全是可行的。正如N多的结构设计师家里装修,他们会更加大胆的拆混凝土墙,甚至拆梁。 但是我们的方案不能只考虑到自己的喜好,还要考虑到邻里的接受程度。修改方案是痛苦的,各种痛苦,但是也是不得不为之,我们就是必须向现实低头,否则头破血流。 我们已经尽量做到最好,这段时间我们都很沮丧,没有先前那么有激情,不过我和我的团队都会以最敬业的态度来面对接下来的工作。 其实很想很想做那个卡座,但是现在连坚持的勇气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