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美式田园,瀚高设计,亲身体验瀚高施工
标签:
104498人浏览过
  • 楼主:tao6111
    2010-04-25 22:12

    (转)音响发烧心得: 根据众多资深发烧友过往的一些发烧体会,我们还是可以能够总结出一些供发烧初哥们参考的几点最基本的搭配原则。 链条强度原理 在一个完整的音响系统中,前后相连的音响器材,可以看成是若干环节组成的一个链条。我们知道,一个链条的整个强度值等于其中最弱环节的强度值,这就是有关系统工程学中人们通常所说的“链条强度原理”。根据这一原理,在音响系统中各部分器材素质搭配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各部分器材素质的高低应大致相当或相等。这样的搭配就可以避免音响链条中出现不相称的过弱环节,从而影响到系统整体素质的发挥。所谓“一粒老鼠屎败坏一锅粥”。但也不能过分甚至于孤注一掷的购回某件自己特别偏爱的高价器材连接于系统,这对于整套系统来说,反而显得有点不伦不类,也不符合既经济又合理的配比原则。但有一点则另当别论,那就是特意留待日后作升级之打算。 把音箱选择放在第一位 一对好的音箱将是您组建一套HI-FI音响系统成功的一半,音箱是整个HI-FI音响系统中对重放音质影响最为关键的一环。一般认为,音箱对音响系统音质好坏的作用达一半以上。在全套音响系统的各类器材中,音箱的个性是最为突出的。因此,在组建HI-FI音响系统时,音箱是第一位要考虑的器材。所以你最好在这方面多花点时间、多花点心思,根据你目前的实际情况,如听音爱好与用途、听音环境与空间大小、资金投入的多少等等,统盘考虑周全后,先选定一款足以令你心动的音箱后,再选择放大器等其它的器材,如放大器的功率大小和音色偏好等。即所谓从后向前倒推的办法,通常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事后诸葛亮”的经验之谈,可能为你省去不少烦心事,甚至于金钱呢。 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配合是一门学问 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配合是一门学问,它是每个发烧友在组建HI-FI音响系统之前必须弄明白的事。在音响系统中,各部分器材是相互配合、共同工作的。这就必然有一个配合的好坏问题,这其中音箱与放大器的配合是最重要的,它包括音色特点上的配合、音箱灵敏度和放大器功率的匹配,以及阻抗的匹配等。音箱与听音环境的配合也很重要,对于同一对音箱来说,不同的听音环境可能有很不相同的重放效果。为了使音箱发挥最佳的重播效果,必须注意听音环境的布置,并且根据听音环境来调整音箱的摆位。 耳听为实(Hearing Is Believing)音响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一套音响系统中,包括了大量的科学技术因素。从制造者的初中来说,是为了欣赏音乐艺术,追求音乐的美,而声音是否美,最终还是要有人的耳朵,实际上是由人的大脑来判断的。这就是在选购音响时人们通常所说的“眼见为虚,耳听为实”吧。于是,在对音响器材的设计、制造、评价和欣赏中,都渗入了艺术的因素和人文的因素。在一套音响系统的背后,人类所处的文化背景和音乐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为自己即将启程的HI-FI之旅选一款纯音响型的HI-FI级放大器 是否选用纯音响型HI-FI放大器,就已成为区分家庭影院AV发烧玩家和HI-FI发烧友的典型标志或分水岭。相对于纯音响系统,家庭影院系统更注重娱乐性和通俗性,从而更适合于大众消费群体。AV玩家们总是喜欢影音画面的感官刺激,而HI-FI发烧友们大都是喜欢闭目养神、悠然自得般地静心聆听。一个是“闹”,一个是“静”,两者是经纬分明,大有井水不犯河水的架式。然而有为数不少的HI-FI发烧友却禁不住热闹的AV挑逗和诱使,也曾经深陷其中。但最终还是“回头是岸”,义无反顾地皈依HI-FI纯音响发烧行列而不再作它想了。这对于正在迷惘的你是否有“前车之鉴”呢?实际上,一套动态良好的HI-FI系统,对于偶尔在家中过把惊天动地的美国大片之瘾,已是绰绰有余。而反过来,当你用一套价值相同或相当的,甚至是更高价位的影音器材,来聆听HI-FI效果,除了天价的AV器材之外,真正的HI-FI发烧友都是不愿接受的。这也是很多发烧友“弃暗投明”,最后还是乖乖地皈依“佛门”的真正原因吧。 仅从放大器的外观上就可大致看出这种放大器是用于HI-FI系统,还是用于家庭影院AV系统,甚至于放大器整体质量的优劣,即发烧友所津津乐道的所谓 “发烧品相”。进一步还可以看出厂家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认真程度。这种原则同样可以适用于CD机、音箱等HI-FI发烧器材的挑选。 放大器位于节目源与音箱之间,它的作用是将节目源的信号加以放大以推动音箱,并且对整个音响系统可以进行控制。从功能上来细分,放大器可以分为前级放大器和后级功率放大器。前级放大器的作用是对来自不同节目源的小信号进行电压放大,以推动后级功率放大器,同时,前级放大器还是整个音响系统的控制中心。其控制作用主要包括节目源输入选择,以及音量、音调和声道平衡控制等。功率放大器也称后级放大器,它的作用是对前级放大器提供的激励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以推动音箱产生声波,它是整个音响系统的源动力核心,能否以尽可能小的失真向低阻抗的音箱提供足够的功率,以及是否与音箱有良好的配合,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音箱的表现和系统的重放音质。 按HI-FI放大器所采用的放大元件来区分,放大器有晶体管和电子管(或称胆机)两大类,无论何种类型的放大器,输出功率都是其主要的技术指标,要讨论输出功率,首先必须了解人耳的听觉特性与功率之间的关系。随着放大器的输出功率的增加,人耳感觉的声音响度也是增加的,而且这种增加不是一种线性的,而是一种对数关系。此外,音箱的灵敏度、声音环境的特点,也对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存在着影响,房间大小与放大器的功率是:房间容积愈大,听音距离愈远,听音需要的功率就越大。一部理想的放大器,声音应是中性的,也就是数没有自己的特殊音色,而是忠实地再现节目源的本来面目。它可以看成是由信号控制的起信号放大作用的一条导线。但是实际上,就像其它的器材一样,放大器总是或多或少有着自己特有的音色,因此,您最好靠自己的耳朵去试听。 对音箱以及音箱的选择要有个充分的认知和理性的判断 咋看起来,音箱似乎是音响系统中最为简单的器材,不过是一个箱子里面装有两三只扬声器单元和分频网络而已。其实,要制作出高保真的音箱,绝非易事。因为到目前为止,音箱是音响系统各类器材中标准化程度最低的。对音箱器材的测试标准远不像其它器材那样统一。可以说,目前不存在所谓完美的音箱。音箱的设计上,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妥协。而音箱的不同设计,不过是在妥协多少和何种妥协上做出选择罢了。 虽然,现代音箱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已采用了更为先进的生产设备,甚至于使用了计算机模拟、激光扫描控制等高科技手段相辅助。但是归根到底其声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设计者的耳朵的判断。而根据主观听感进行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者的文化背景和音乐素养。由于这些原因,音箱是否有音乐味,成为比其它技术指标更为重要的特性。音箱跟乐器很有相似之处。我们说HI-FI音响器材的设计与制造,既有科学的一面,又有艺术的一面,这一点在音箱上表现得最为突出。与其说音箱是一种音响的器件,道不如说它是一件乐器。而有些价值连城的乐器(如世界著名的意大利瓜奈里名琴)更是堪称稀世珍宝。所以说,一件“珍宝”级的乐器就是一个奇迹,一般人是轻易模仿不了的。 各种类型的音箱基本上都有三部分组成,这就是扬声器单元、分频网络和箱体。扬声器单元是音箱的核心器件,其性能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款音箱设计与制作是否成功的关键。就极品音箱而言,尽管影响因素有若干,然而毋庸置疑的是,扬声器单元性能的优异和重要性稳居第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扬声器乃音箱的基础,只有素质极高的单元才有可能打造出性能优异的极品音箱;音箱的电声转换主要是靠它来完成的,其工作原理与电动机很相似。在音箱里仅用一个扬声器单元来对全频段的信号重放,是非常困难的。因此,现代音箱通常是将音频信号分成两段至三段甚至四段以上等,两个或多个扬声器分频重放。分频网络的作用就是将全频段的信号按频率段进行分配的,分别送往不同的单元。分频网络或称分频器是音箱的心脏,甚至是灵魂。可以肯定地说,任何一款被后人称道的经典音箱,无不渗透着音箱设计人员的心血,而这一心血的结晶将集中体现在分频网络的成功设计上。已越来越多的人相信,音箱的设计与制作,将完全取决于分频器的合理设计和调校。在某一个设计完美的分频网络上做任何一个小小的改动,都将会是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如换用相同数值但却不同品牌的电容、电阻和电感等,常常都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而原来被奉为经典的音箱,很可能立马变得惨不忍“听”啦。这一点,你可不要小瞧了这个很不起眼的分频器件噢。 音箱箱体的设计,一方面要根据理论设计算,另一方面还要靠人耳反复比较试听。箱体设计与制作最能体现音箱制作与乐器制作的相似之处,对于音箱整体的表现有关键性作用。在大多数扬声器单元中,随电流变化而动作的驱动元件,称为音圈。当来自功放的电流通过音圈时,会使音圈受力随信号电流的极性和强度变动而产生振动,从而带动振膜对空气产生随音频信号变化的正负压力而产生声音。所以说,音箱是整个音响系统中真正发出声音的器件,可以说它应列入机电产品而非电子设备的类别。 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音箱的设计和制作工业的技术指标和规范以及发展还远远滞后于音源和功放。几十年来,在科学技术的指导下,出现了多种形式、不同结构的音箱。从最初的无限大障板、敞开式音箱、到封闭式音箱、迷宫式音箱、号筒式音箱、倒相式音箱、空纸盆式音箱,以及ASW内置扬声器带通式重低音箱等等。无论采取那种形式,音箱的目的都是为了追求更好的低频响应以及更美的音色。尽管如此,现代工业技术条件下生产的各种音箱,与以前相比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按设计形式来分,可分为密闭式和倒相式;按结构形式来分,可分为书架式和落地式;按使用的功能来分,可分为监听级音箱和民用级音箱两大类。而监听扬声器根据使用上的不同又可分为两种:一种称为扩声监听,就是剧场里、歌舞厅DJ所用的,一种称为录音监听,就是唱片公司和电台、电视台和一些专业场合所用的。一般HI-FI发烧友印象当中的监听都是指录音监听音箱,并且认为是最高级的类型。 音箱是用来听音乐的,评价一对音箱的根本标准,就是其对音乐的重放是否好听而且耐听,是否具有音乐味。而这些主要是靠人的主观听感来判断了。音箱的承受功率、音箱的灵敏度、音箱的频率响应范围、音箱的阻抗等,是每一款音箱最基本的电声技术指标,也值得你在选购时参考。 与其它音响器材相比,音箱是最有个性的器材。也就是说,不同音箱之间,声音的差别是最大的,实践上,你最终选择什么样的音箱,就是你对该音箱音色的认同和肯定。在选购时,也就最需要强调要用自己的耳朵去试听。依靠主观听觉来判断音箱的优劣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听音者的主观因素、音乐素养、听音响的经验、音乐的类型。听音时的响度、听音的环境,以及器材的配合等诸多因素。因此,不同的人听同样的音箱,很可能会得出不同的评价。归根到底,自己耳朵的感觉是判断的最终标准。 听音环境对系统重放音质的影响 有了好的音箱和其它器材,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有好的音乐重放表现。一套音响系统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音的环境,以及音箱的摆位。有时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往往会取得比您多花些钱,使器材升级而会有更好的效果,值得你试试。 对于听音房间的重要性,说它是整个音响系统的组成部分,或者是“一件音响器材”,是不为过的。前已述及,从信号源到音箱的整个音响系统,可以看成是一个链条,而听音房间是链条末端的延伸环节,与音箱相“连接”。因而它的(影响)强度也对整个链条的强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能够动手改善房间的听音环境,有必要了解一下影响房间声学特性的一些主要因素,以及一些听音环境布置的基本原则。 我们在一个房间里听音箱重放音乐时,所听到的声音既有从音箱到耳朵的直达声,也有从墙壁反射过来的反射声,其中包括一次两次,以及多次的反射声。反射声到达人耳所经过距离比直达直达声要长。因此,到达人耳时,在时间上晚于直达声,即存在着延时。由于反射声的存在,会在房间里形成混响。混响是指当声源被关断以后,声音并不会立即消失,而在房间内延时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的长短,一般用混响时间来表示的。在室内重放音乐时,我们希望有一定的混响。但是另一方面又希望混响时间不要太长。在一般家庭居住条件下,混响时间一般不超过1秒钟,最好在0.3—0.5秒左右。混响时间长一些,声音显得富有生气和活跃感。当混响时间过长,声音会变得不够清晰,立体声的定位也会变得模糊。 影响一个房间声学特性的主要因素是:反射、吸收,以及扩散。另外,房间的大小,以及几何形状,也有重要的作用。 在家庭居室里,造成反射的主要是房间的墙壁,以及地板和天花板,窗户与镜子的大块玻璃。对声音有吸收作用的,主要有厚的纤维织物,如窗帘、地毯等。吸收和反射的作用正好相反,吸收能力愈强,混响时间则愈短。房间的形状不同时,反射所带来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在一个理想的听音房间里,相对的墙面,以及地板和天花板,应是不平行的和不规则的。如果您注意一下就会发现,音乐厅的内部通常都是按此原则设计的。一般家庭居室不是按声学要求设计的,而是规则的六面长方体,相对的三维平面都是平行的,容易产生驻波。因此,在布置听音环境时因采取措施,使声音的反射与吸收适中,扩散良好。在室内布置吸音材料常用的办法,挂窗帘和铺地毯等。音箱的正面和附近要避免玻璃柜、镜子等较大的反射面。表面不规则的物体会起到扩散作用。如在室内布置花草植物等。为了达到最佳的立体声重放效果,音箱两面墙的声学特性应该尽可能的对称一致。 家庭居室里的非专用吸声材料,对高频有较好的吸收效果。一对设计良好的音箱,如果摆放的位置不当,也不会取得本应达到的最佳重放效果。 另外,音箱的连接线也很重要,如果音箱线的质量欠佳或使用不当,也不能发挥出系统的最佳效果。用发烧级的音箱线来提升系统重放效果比换用系统之间的音频信号线所获得的效果要直接得多。 音箱的摆位 音箱在听音室内摆放的一般原则,侧面和背面须留出一定的空间,而不要紧靠墙壁来放,更不要放在墙角。因为这样,会使低音过重或过浓,破坏音乐重放的整体均衡,两个音箱之间应该保持足够的距离,最好不少于2.5m,以保证一定的立体声重放音场宽度。音箱的摆放高度,应以高音单元与听音室中人耳的高度相当。落地音箱通常是按此设计的,书架音箱必须注意这一点。 关于音箱摆位时是否要向内顷,以及内顷多大角度,要根据具体的音箱来定。因不同扬声器单元的辐射角度不同,摆放时所需的夹角也会有所差别。 音箱摆位与听音环境布置有密切关系,并且也受居室条件的制约。因此,也应根据具体条件来决定。尤其重要的是,应该反复试验各种摆放的效果,从而找到出最佳的摆位。经验证明,听音位置与两个音箱通常应位于等边三角形正对音箱的三角形顶点为最佳的听音位置。在发烧友的眼中,那就是听音主人的“皇帝位”。通过这种试验,可以提高自己的主观听音判断能力和增加经验。这种不花钱的就能出效果的事,你应该多试试。这也是发烧音响的乐趣之一。 有关音箱的摆位话题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同见解和高招,此处不再赘述。有兴趣的烧友可参阅本刊2007年第6期笔者拙作《HI-FI音响需要均衡器吗?》一文,想必您还会另有收获呢。 结束语 喜爱音乐,把玩音响,它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发烧路漫漫,是吾发烧同道都应“上下而求索”!唯有历经艰辛,方有苦尽甘来的人生感悟。 引用:sweetfield 在2009-4-14 15:17:57写道:原帖 一忌器材统统放进柜里。一些初哥烧友将花大价钱买回来的音响器材,放进一个专门订做的或从家具市场上买回来的三面不透风(光)的上面专门放置电视机组合柜里使用。这样,由于受到柜内空间所引起的谐振影响,往往会使音响的声音变得混浊不堪;而功放等要求对流散热的器材由于没有足够的流畅空气,长时间会产生过热,进而严重加剧器材元器件的老化而折寿。 二忌重叠放置器材。许多初烧友都喜欢将一大堆的器材重叠码的放在一起,以为这样显得气派,且可以省地方,但这样做会引起互器材间的相互干扰,尤其是功放和CD等数码器材,后者的数码杂讯干扰或前者变压器的磁场互感,都会使得音响系统的音色听起来偏硬、发毛,以及有压抑感。应当把器材平稳地相对隔开一定间距放置,特别是注意两件器材工频变压器之间的“有效隔离”,以避免产生相互感应。 三忌电源插头极性不分。电源插头的进线极性(三芯的还有接地线)校正得好的系统,音色层次分明,乐音自然流畅;系统里各种器材的火线、零线相性不分或参差不齐时,音色会偏硬偏及粗糙。所以,在将所有音响器材接入市电(或家中的电源插座)时,应首先校正全套连接使用的音响系统的内外电源火线、零线的相性,确保所有器材的相性接插一致。届时,您将会感觉得到您的宝贝系统原来是如此的细节满堂充盈,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神话就在眼前。可以参看鄙人又一拙萜:闲聊音响电源的极性和相位 四忌接线端口不够牢固与不够洁净。如果前日里听起来好端端的声音,突然感觉得音色干硬,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整套系统中有局部接口接触不良,从而导致系统信号传导在某个环节的内阻变大,进而劣化了系统的重播音色。例如插头不牢,接触面氧化,有灰尘或油污等。所以,应定期检查,保持接触面的洁净,必要时更换插头,改良接线端口。 五忌用大理石或玻璃承载(托)器材。大理石的密度低、谐振高,极易影响音响器材的声音重播效果。玻璃的密度比大理石虽高,但是如果没一定的厚度,所引起的谐振更严重。如果一定要用石料,可用花冈岩石,厚度一定要在1吋以上方可。其实,硬实木才是最好的音响器材承载(托)原料件。最简单的就是JD-BBS上一位好好先生---“桂林小蒋”的发烧级别的音响器材架就是很棒的。有道是:“此处应有尽有,何必远足它求”。 六忌音箱的摆放迁就室内家具或其它。音箱的摆位,对整套音响系统的音乐重播效果有重决定性的重要地位。要发挥器材的最佳效果,音箱的摆位就不要迁就室内的任何一件家具或有阻碍音箱声音自由扩散传导的其它什么物件。如果您是铁杆发烧友,您肯定早就这么做了。关于音响的摆位,此处从略。 七忌接线处理不当。在处理接线时要注意:1、不可把电源线和信号线并排或扎在一起,因电源线的交流电会影响到信号线微弱的音频信号;2、任何的信号线或喇叭线均不能打圈或打结,否则会增加电容量,影响音色(这里就不包括那些神灵附体的高烧们居然也能借此用来校音一说的玄说了);3、不宜选用过长的信号线或喇叭线,积尽量使用规范的标准线长,如信号线一般在1~1.5米,喇叭线一般在2.5~3米;4、一些“标新立异”的厂(商)家的信号线,还有着明确的方向性的指示的标识,请不要弄错了方向噢。所有的高档线材,都不要随意的弯曲和任意的挤压,为这样会破坏原型线材金属表面的光滑度和晶格排列张裂度。 八忌想当然地处理房间的吸、隔音效果。听音房间的吸、隔音效果是一门高学问的建声学课题,除了吸音、隔音以外,更重要的还有声波的反射、折射的声效处理。这里需要充分考虑房间的体(容)积、几何尺寸、墙体及地面的坚固程度,以及建筑材料的运用等。如果您不是这方面的行家,只凭想当然地动手,可能会弄巧成拙。例如,将房间装修得美仑美奂、,但往往音响效果却很糟糕。 九忌刻意模仿。摆弄音响器材由生手变成行家,须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其间更须要向高人学习。学习别人,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能盲目乱来。例如人家用长信号线、短喇叭线,效果极佳,因为人家的CD机和功放是具有真正平衡式的输入输出接口器材,而你的器材却不是平衡式的,或有的是,而有的部分又不是,或是非差动式电路的假平衡,则当然不妥了。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聆听标准,培养出自己的风格。 十忌自欺欺人。如果您的器材播放某一类音乐有着“相当出色”的表现效果,而播放另一来音乐则煞又是差劲的,这说明您的系统(包括房间)还未调校处理到理想的程度,须要多听、多观察及虚心去钻研学习。如果您不思进取,只能是自欺欺人,高人一听就知道您的发烧水平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倘若您早已心有城府、且独断专行、天马行空,原本就是绝对的受同行尊敬的高人一个,那么,您就尽可的放马上歌、一意孤行。因为您已是从另一个高度、另一个角度俯瞰天下了,岂止这区区HI-FI乐园。 音乐与发烧感悟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最美好的事物之一,她可以突破语言的局限,表达语言所难以表达的人类深层次的细微情感;音乐,又是时间的艺术,在人类不知道如何记录声音的时候,每场音乐会都是唯一的,一旦演奏结束,声音就永远地消失,而只能留在听众的记忆里。自从爱迪生于1877年发明留声机开始,这种情况就根本地改变了。但是,人们并不满足于一般的记录声音,还追求记录的声音尽可能的真实。这样就出现了HI-FI(英文高保真HIGH FIDELITY的缩写)高保真的概念。简单地说,所谓高保真是指音响系统重放的声音与现场演奏的声音高度的相似。从留声机发明至今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人们为了提高声音记录的保真度,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音响技术也从粗纹唱片,发展到密纹唱片,从单声道到立体声。现代音响的保真度,已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我们只要拥有一套HI-FI级的音响重播设备,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欣赏由著名指挥大师指挥、世界一流乐团演奏的精彩盛况。还可以跨越时空,聆听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以及各个时代音乐家不同风格的作品。与前人相比,今天的普罗大众特别是音乐爱好者们是幸运的,人们可以纵情肆意地享受当今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成果所呈献的丰盛“响宴”。 但凡酷爱音乐的人,大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先天品性。那些平日里喜爱把玩HI-FI音响的人,他们从中获得的最大乐趣就是投入的那份执着--追求的是一种幸福与快乐!释放的是一份心境和情趣……全神贯注般地陶醉于音乐的返朴归真,细细品味人生百态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 发烧友,通常就是指对音乐和HI-FI音响有着执着的热情或痴迷的爱好者们的“雅称”。发烧的英文一词是fancier,意为痴迷者、行家里手,其音译与中文“梵思”谐音,不知是何君所为,音译为“发烧”,道也贴切。如今,“发烧”一词已沿用和引伸至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于不同的领域。如最为拉风的“歌迷、影迷fans(粉丝)”,还有“垂钓发烧友”、“摄影发烧友”、“赛车发烧友”…等等。这是否也是与国际接轨、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呢?尚未可知。 发烧友大都具有完美主义情结,想必是发烧友都会欣然默许。 HI-FI音响发烧友们痴迷无悔、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就是为了圆一个完美无缺、可求而不可及的梦:梦想着天堂般的剧院效果不期然地重现于自己的一隅陋室之中。不断追求更真实、更完美的HI-FI音乐重放,用全部身心来感悟音乐艺术的美,体味着蕴涵于音乐形态上的人类的喜怒哀乐,感应心与灵的呼唤和交流。这就是发烧的真谛! “凡音乐,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于乎音,音成于外而化于乎内。”音乐既是人们在精神上感情于理性的交融,也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种思维方式的复合于叠加。音乐是人类除了语言、文字之外的第三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人们聆听音乐、享受艺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追求天然合一的真善美德使然;也是人们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纯洁灵魂的灵丹妙药。你只有步入音乐这个领域,才会知道音乐是多么的高雅,是一个多么讲究的一门学科。 凡喜好把玩HI-FI音响的人大都始源于对音乐的热爱。这一点毋庸置疑。凡是砺炼多年走过漫漫发烧之路的发烧友,大都是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幸福!这还真不是个空穴来风的什么无稽之谈或笑话。不过你还别不信呢。 笔者向来对把爱好音乐的人和爱好音响的人分成两类的说法不敢苟同。爱好本来就是业余的,没有必要分得那么清。喜爱音乐,聆听音乐,直到懂得鉴赏音乐,是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渐进过程。至于是喜欢通俗,还是高雅,仰或是民歌或者小调,这都无关紧要。但有人还是煞有介事的能分出谁高雅、谁庸俗,甚或还能根据一些所闻的表象区分出两者气质的不同。的确有些爱好音乐的专业或准专业人士,他们一般只全神贯注于聆听那美妙的音乐,对音响器材的性能的了解和器材之间的搭配就显得不那么“专业”了;而对于一些发烧初哥,在他们“发烧旅程”的一开始,的确是只专注于音响器材本身的升级和换机,而更少地关注于对音乐的欣赏及其内涵理解。然而,如果没有一套“完美”的音响器材,那“美妙的音乐”又是从何“美妙”而来呢?事实上,这些姑且称之谓 “音乐发烧友”与“音响发烧友”的一群人,他们的区别只是有那么一个小小的且短暂的“过程”不同而已,硬要说有区别的话,那就是尚且称之谓“音响发烧友”的一群人,还没有“折腾”个够,而一旦“折腾”够了完了之后,将最终归于HI-FI音乐发烧一族。只有会听音乐,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丰富内涵,音响发烧友才算成熟,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引以自豪的懂得聆听和鉴赏音乐的HI-FI发烧友(Fancier)。笔者姑且妄加断言:发烧友有着与生俱来的品性!发烧友就是发烧友。 人们聆听和鉴赏一套HI-FI音响是否悦耳动听,最主要的就是声音音色的取向。这有点儿像追星族们(俗了!应叫“粉丝”)偏爱某某歌星是一个道理的。练武之人,有的以柔见长,有的以刚见长,有些刚柔相济,有的则刚中有柔,有的柔中带刚……反观音响亦如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我们大可择其口味只取一瓢,这样既容易得到满足,也符合经济效益。懂得取长补短,去芜存精,就成为每个把玩音响、聆听音乐的发烧友所孜孜不倦的追求。发烧友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听出来的、玩出来的。你不要期望自己一年半载就能成为发烧高手,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业余爱好,玩十年二十年也是正常的,重在陶冶情操、享受美好生活。 发烧无止境,发烧千万别迷糊----这是我对发烧初哥,以及一些已陷入迷惘的老派发烧友们一如既往的衷告。把玩HI-FI音响在很多时候却是不得做出一而再、再而三的选择和妥协:你总不能毫无休止的投入大量的金钱和太多的时间,更不能过于自私的一味地玩音响而疏远家人,生活还得要有家人的相伴和扶持。音乐无边界,发烧无止境。发烧友的发烧热情可以持续不减,相伴终生,但发烧热度却一定要适而可止,免得“伤”了身体,毁了事业,以致事与愿违,得不偿失。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商品社会里,一分钱一分货的金科玉律却是颠扑不破的永恒真理!只要有钱,音响器材可以买到最HI-end的,不好可以再换,环境不合适可以交给专家去设计打理,再不然房子也可以换掉重来。然而,大都数情况下,我们都只能作有限度的投入。平价系统与贵价系统相比,在既定的成本下,自然要在性能的某些方面作了折衷。平有平的玩法,贵有贵的玩法,不必拘泥。高价系统自然容易营造高贵的声音来,这是除了白痴外,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如果有人拿一万元的HI-FI系统与十万元的HI-FI系统PK说赢了,我说那是在制造神话。但反过来说,十万元的HI-FI音响系统也不见得会比一万元的HI-FI音响系统的声音好上十倍。这是不争的事实。反正音响是买来自己听的,感觉舒服就行,犯不着与别人斗个身家贵贱。 组建和搭配一套HI-FI发烧音响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一套完整的家用HI-FI音响重放系统里,包括三个最基本的功能部分,那就是节目源设备、放大器以及音箱(或称扬声器箱)。节目源设备负责向放大器提供节目源信号,是整个系统中音乐重放的源头,像模拟式电唱机(俗称LP唱机)、盒式录音座(有模拟式卡座、数字式DAT机、数字式DCC机)、调谐器(有称收音头)、数字式激光唱机(通称CD机)等,其中CD机目前在节目源设备中占居主导地位。放大器的基本功能是将来自节目源的弱信号变成强信号,然后输出到音箱以推动音箱发出声音,并在放大的过程中,尽量保持来自节目源原始信号的波形不变(在检测仪器上一目了然)。同时,放大器还有另一项功能,那就是还要对输入的信号进行选择和控制。音箱或扬声器系统是电声转换器件,它负责把来自放大器的音频信号转换为人耳可以听到的声波。音箱是整个音响系统中真正发出声音的器件,它很像歌唱家的歌喉。与音箱功能类似的电声转换器件,还有耳机。 节目源设备、放大器、音箱这三个部分之间,还必须要分别用一对导线连(有音频信号线和音箱线)与之相连接,才能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工作。因此,音响连接线也是音响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连接导线,虽然不像其它器材那样引人注目,但是对于整个系统的重放音质,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器材的搭配是组建HI-FI高保真音响系统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套音响系统的重放音质如何,不能仅孤立地看一件器材的好坏,还应该看它们在组成系统中的搭配是否合理,要获得音响系统的良好搭配有一定的难度,有时仅依靠器材的技术指标来搭配,还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搭配的效果常常会较大程度的依赖于个人的经验。

  • 楼主:tao6111
    2010-05-11 20:07

    书生: 1、楼上楼下AB136砖已定好,不知用什么颜色的填缝剂?什么牌子好? 2、客卫:墙面用CC1601、CC1602、CC1603按60%、20%、20%混贴好吗?地面用CC3301 3、主卫地面也用CC3301,墙面用CC1701竖贴,但那个腰线很贵,没看到实物,能否用其他方式,比如用马赛克条来替代,或者用其他砖做个背景什么的。 4、厨房你说的那个砖比长谷的水晶砖贵多了,也没看到实物,你瞧一下SG1501怎么样?收口用SG1501DYT,不知道是否可以? 希望能早点答复,师傅等着呢?

  • 楼主:tao6111
    2010-05-11 20:15

    这个不错!

  • 楼主:tao6111
    2010-05-11 20:18

    这种绿色橱柜门怎么样?

  • 楼主:tao6111
    2010-05-12 14:00

    八角砖

  • 楼主:tao6111
    2010-05-12 14:02

    实景

  • 楼主:tao6111
    2010-05-12 22:03

    填缝剂颜色

  • 楼主:tao6111
    2010-05-12 22:54

    奥丁系列

  • 楼主:tao6111
    2010-05-12 22:57

    奥丁系列,阳台?

  • 楼主:tao6111
    2010-05-12 22:59

    还是奥丁系列

  • 楼主:tao6111
    2010-05-12 23:00

    奥丁型号

  • 楼主:tao6111
    2010-05-12 23:05

    马蒂斯小方砖

  • 楼主:tao6111
    2010-05-12 23:06

    马蒂斯

  • 楼主:tao6111
    2010-05-12 23:09

    斯坦布尔,就是CC系列

  • 楼主:tao6111
    2010-05-12 23:10

    CC系列型号

  • 楼主:tao6111
    2010-05-12 23:12

    CC系列2

  • 楼主:tao6111
    2010-05-12 23:14

    CC系列的330*330砖,应该这种颜色比较真实

  • 楼主:tao6111
    2010-05-12 23:16

    维罗纳系列

  • 1458楼:cannot_be
    2010-05-12 23:19

     
    最初由第1451楼tao6111 发表:
    马蒂斯小方砖
    请问LZ,这是哪个牌子的呀?

  • 1459楼:tasbs
    2010-05-12 23:21

     
    最初由第1458楼cannot_be 发表:
    请问LZ,这是哪个牌子的呀?
    同问,图片看上去很不错啊

上一页
73/138
下一页
免费预约
已有13073人下单。预约信息将发您手机上。
预约提醒
亲爱的会员您**********的号码
今天已预约过20个商家已达到上限
请明天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