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由 的 幸福之就 发表:
家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诠释,社会学家的说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婚姻学家说家是风雨相依的两人世界;文学家说是宝盖下面养着一群猪。究竟什么是家呢,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不值得思考的问题。
下面来看一个故事。
有一个富翁醉倒在他的别墅外面,他的保安扶起他说: “先生,让我扶你回家吧! ”富翁反问保安: “家?!我的家在哪里?你能扶我回得了家吗?”。保安大惑不解,指着不远处的别墅说: “那不是你的家么?”富翁指了指自己的心口窝,又指了指不远处的那栋豪华别墅,一本正经的,断断续续地回答说: “那,那不是我的家,那只是我的房屋。”
由上面这个故事不难看出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家不是房屋,不是彩电,不是冰箱,不是物质堆砌起来的空间。物质的丰富固然可以给我们一点感官的快感。但那是转眼即逝的。试想,在那个空间中,如果充满暴力和冷战,同床异梦,貌合神离,家,将不成为其家。而成为一个争斗的战?1鹗?汽车,不过是这个现代化的战场中的悲剧的摆设品罢了。难怪有一些大款自我解嘲道: “我穷得只剩下钱了!”
既然家不是财富堆砌起来的空间。那么家到底是什么呢?家在那里?寻找自己的家,在某种意义上是人类的宿命。而每个人,在本质上,都是无家可归的漂泊者。我们和浪迹天涯的人相比,只是多了一个物质的外壳。我们常常把这东西叫做“家”,但它并不总是使我们感到心灵安宁的地方。
家,是什么?查遍汉语词典,关于家的解释只有寥寥数语,但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家的概念何尝不涵盖了整个人生。无论贫富贵贱,逆境坦途,只要你降生到这个世界,就与家发生着关系,丝丝缕缕无时不萦绕在心间。
贫困时,家是一个窝。哪怕四壁皆空,但只要有个窝,就可以挡住风寒,挡住雨雪,挡住豺狼与虎豹。就有了灯光,有了薪火,有了满屋子的亲昵与温馨。
战争中,家是一幅箩筐,一根扁担。烽火硝烟,颠沛流离,一家人扶老携幼,相依为命。父亲的脊梁母亲的背,就是掩体,就是防空洞,就是安全的屏障。
动乱时,家是一汪平静的清泉,又是一座精神的圣殿。一脸的污水,一头的唾沫,一身的伤痕,回到家就可以洗个干干净净、清清白白。
上山下乡时,家是远离“文攻武卫”的世外桃源。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只要进了“知青点”,就是一家人。
太平时,家是一座博物馆,又是一个加油站。家里的一本书、一封信、一帧照片,都可以引出一段属于你们家的故事,流传天南与地北;
孤独时,家是黑夜里的北斗,是沙漠中的绿洲。虽然可望而不可及,却带给你无限的遐思与慰藉。
富裕时,家是一帖清醒剂。时时提醒你“衣食足而知荣辱”,切不可“富贵思淫欲”。家不是酒店,不是茶馆,想文字来就来,想走就走。
归西时,家是驶向彼岸的此岸,是通往来世的港湾。你播下的种子已在这里开花结果,你培育的后代已接过了你肩上的责任。你的姓氏通过儿女得以继承,你的血脉通过子孙得以延伸。
家,是什么?千万个人有千万个说法。有的说,家是一种文化;有的说,家是一段时光;有的说,家是一种情怀…… 家,是什么,又不是什么。拥有它时,它平凡如柴米油盐酱醋茶;失去它时,掏心掏肝也找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