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三星、飞利浦、LG这些知名品牌来说,对于液晶屏的质量要求也相对高出许多,都会采用“A”级的屏,以保证质量。所以在采购过程中,价格并非完全按照一个单纯的品牌来定位的,而是严谨地遵循了一个成本制造的原则。
坏点是液晶面板上不可修复的像素点,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在液晶像素后面有三个晶体管,对应着红、绿、蓝三个滤光片,其中任何一个晶体管出现问题都会使这个像素成为一个坏点。以15寸1024*768的屏来说,总共约需像素点1024*768*3=2359296个,而且在每个液晶像素背后还集成有一个单独驱动管,在如此多的像素点和驱动管中难免会有个别会出现问题。产生坏点的多少直接与生产厂家的技术和工艺水平相关。就目前来看,每批生产出来的液晶板通常都有20%的产品有坏点。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一些品牌的液晶板坏点率已经能够控制到10% 以内,不过0坏点率还尚属罕见。
亮点是当设定屏幕显示的画面全黑时,屏幕上所显示的红、绿蓝光点。 暗点是当设定屏幕显示的画面全白或为同一颜色时,屏幕上不显示颜色的点。
实际上液晶面板的判别不仅在于坏点和亮点暗点的多少上,色纯度、可视角度的区别也是评定的主要依据,厂商要根据这些产品指针的综合评定,才能把液晶评分为A级、B级、C级,并会以此为依据对产品定价,其中A级屏和B级屏必须用专用的仪器去测试,肉眼很难判别。
各地面板厂商对产品的分级各不相同: 韩系厂商,3个以下为A级 日系厂商,5个以下为A级 台系厂商,8个以下为A级 主流液晶显示器产品所标称的等级标准为: AA级:无任何坏点的LCD显示器为AA级。 A级:3个坏点以下,其中亮点不超过一个,且亮点不在屏幕中央区内。 B级:3个坏点以下,其中亮点不超过二个,且亮点不在屏幕中央区内。
鉴别 2006年液晶显示器便抢足了市场上的风头,伴随着长时间大幅度的价格滑坡,液晶显示器已经成为了消费者装机时的宠儿。消费者在各个品牌各个档次的液晶显示器中进行选择时,最有力的根据往往就是液晶显示器的性能参数。响应时间、对比度、亮度、可视角度这些名词都是消费者耳熟能详的性能参数,而惟一不了解的概念便是液晶面板的等级。笔者将在这篇文稿中叙述液晶面板的等级概念,消费者在购买液晶显示器尤其是低价产品时或许就会用到!
晶面板的坏点 在未介绍液晶面板的等级之前,笔者先为各位读者介绍液晶面板上所存在的“坏点”的具体概念,以便于后面以此为根据来区分液晶面板的等级。液晶面板是由大量的像素点所组成的,它们都能够显示黑白两色和红、黄、蓝三原色。再由显示着不同颜色的像素点进行组合,我们便可以看到液晶面板所显示的图像。但液晶面板上的少数像素点则无法产生颜色变化,不管液晶屏幕所显示的是怎样的图像,这些像素点都永远显示着同一种颜色。这些存在故障的像素点是无法修复的,只能更换整个液晶面板才能够解决。而这些存在故障的像素点又通常分为两类,其中“暗点”是无论屏幕显示图像如何变化都无法显示的“黑点”,而更令人讨厌的则是那种只要开机便一直发光的“亮点”。
液晶显示技术发展到现在,仍然无法从根本上克服这一缺陷。因为液晶面板由两块玻璃板所构成,中间的夹层是厚约5微米的水晶液滴。这些水晶液滴被均匀分隔开来,并包含在细小的单元格里,每三个单元格构成屏幕上的一个像素点。在放大镜下像素点呈正方形,一个像素点即是一个发光点。每个发光点都有独立的晶体管来控制其电流的强弱,如果控制该点的晶体管坏掉,就会造成该光点永远点亮或不亮。这就是前面提到的亮点或暗点,统称为“坏点”!
液晶面板的等级 液晶面板按照品质可以分为A、B、C三个等级,其等级区分的依据便是坏点数量的多少。但国际上并没有相关的硬性规定,所以各个国家地区的等级标准也不尽相同。通常情况下,液晶面板的坏点数量在5个以内便是A级,坏点数量多于5个而少于10个便属于B级,坏点数量在10个以上则属于C级面板。原则上A级面板最适合于显示器的生产制造,但液晶面板生产出B级面板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所以这类B级面板也大多会被杂牌显示器厂商所消化。而C级面板则完全不适合显示器的生产制造,大多被切割成小面积的液晶面板应用于其他领域。但也有极少数液晶显示器生产厂商会采用C级面板,在两三年前就曾出现过低价劣质液晶显示器扰乱市场的风波。
当然除了在坏点数量的多少以外,B级和C级面板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也无法与A级面板相比。与A级面板相比,B级和C级面板的亮度相对不均匀、色彩饱和度相对不足、图像色彩还原能力较差、外观甚至有可能存在损伤。除了利用专业的仪器来判定液晶面板的级别,消费者还可以利用肉眼进行直观的辨别。最好利用已知的A级面板进行对比,B级和C级面板立刻会现出原形。
另外,面板厂商还将A级面板分为A++、A+、A这三个阶梯,最优品质的液晶面板适合于对显示质量要求更高的消费者。一般情况下,A级面板的暗点数量少于3个、亮点数量也少于3个,而亮点与坏点的总和则少于5个;A+级面板的暗点数量少于3个,并且整个屏幕没有亮点,坏点数量则少于3个;A++级面板既没有亮点也不存在暗点,坏点数量为0。少数液晶显示器厂商宣称自己的显示器产品没有亮点,其液晶显示器所采用的便是A+级面板。
面板鉴别的方法 随着竞争加剧和技术工艺水平的提高,液晶屏的生产厂家提高了原料标准。加强了生产和检验等内部质量控制,大大减少了坏点出现的频率。检测坏点的方法也比较简单,只要将液晶屏的亮度及对比度调到最大(显示反白的画面)或调成最小(显示全黑的画面),就会发现屏幕上有多少个亮点和多少个暗点。只要坏点的数量没有超出一定标准,出现一个多个坏点也是正常的,但最好不要低于A级面板标准。
另外,还可以利用专业的测试软件对液晶显示器的其他指标进行测试。比如说NOKIA MONITOR TEST这款软件,就是消费者可随身带在磁盘里的测试程序。该款软件共提供了15个选项,分别是Geometry(几何)、Brightness and contrast(亮度与对比度)、High Voltage(高电压)、Colors(色彩)、To control panel/display(控制面板显示属性)、Convergence(收敛)、Focus(聚焦)、Resolution(分辨率)、Moire(水波纹)、Readability(文本清晰度)、Jitter(抖动)、Sound(噪音)等项目。对于液晶显示器来说,除了不能测试响应时间以外,其他的主要性能参数一览无遗,消费者关注的坏点更是不在话下。如果显示器的色纯、对比度、明暗度有问题,B级和C级面板也就无所遁形了。
液晶显示器的品牌 B级和C级面板本应该是被淘汰或用于其他用途的次品面板,但却因为价格低廉和利润丰厚的缘故而被少数显示器厂商所采用。近期引起轩然大波的B级面板潜入市场事件,正是由此而来。所以消费者在近期购买液晶显示器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液晶显示器的品质。除非厂商明确的宣称自己采用了A级以上的液晶面板,否则还是买口碑更好一些的品牌。显示器绝对是当前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之一,这种现象从CRT显示器时代一直延续到了LCD时代。
三星、LG、飞利浦、明基、优派五大厂商在显示器领域享有盛誉,五大厂商均在较早时间启动了液晶显示器市场。凭借先入为主的优势,再加上在整个显示器领域创下的品牌知名度,五大显示器厂商在液晶显示器市场获得了众多用户的认可,同时也赢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众所周知,打造一个品牌的难度是相当大的。所以对于五家一线厂商来说,使用B级面板绝对是得不偿失的事情,所以它们的产品还是值得信赖的。另外就是AOC这些“新锐”厂商,其产品也敢于打出“无亮点”的标语,同样值得消费者信赖。
相关技术 1、广视角技术 可视角度小,在较大的角度观看时画面就会失色,对比度和颜色表现都很差,这样的液晶电视不适合家庭使用。广视角技术不仅关系到液晶显示器的可视角度,还直接影响到了液晶面板的响应时间、亮度等其他性能参数,所以各大厂商都在不断改进广视角技术。
目前液晶电视主流的广视角技术有:日立的IPS技术,利用空间厚度、摩擦强度、横向电场驱动的改变使液晶分子作大幅度的平面旋转角;三星的PVA技 术、富士通的MVA技术、夏普的CPA技术原理基本类似,利用液晶分子的双向倾斜以大幅度缩短响应时间,改变液晶分子配向让视角更为宽广;松下的OCB技术,则是光补偿双折射的方法,减少了加电状态下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NEC的ExtraView技术,增加了浏览角度;现代的FFS技术,使用了透明的 ITO电极让透光率提高。
这些技术虽然是以改善视角为主,但响应时间的缩短、色泽的表现、对比度的提高也都包含在这些技术之中。通过这些技术的不断的完善和应用,现在市场上主流的液晶面板的可视角度都达到了170度,已经不会对从不同角度观看造成影响,还有一些超广角的产品达到178度。
2、快速响应技术 早期的液晶面板缺点之一就是响应时间过长,这会造成在播放移动画面时屏幕上出现拖影现象,这在以前是严重困绕液晶电视发展的问题,在选购液晶面板的时候,响应时间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
不过,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响应时间变得越来越短,目前主流的液晶面板都已经达到了8ms。现在主要的快速响应技术有过驱动技术和黑屏插入技术,还有一点特别的是目前的广视角技术在增大视角的同时也降低了响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