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水的浊度: 由于水中含有悬浮及胶体状态的微粒,使的原是无色透明的水产生浑浊的程度称为浊度。浑浊度是一种光学效应,是光线透过水层时受到阻碍的程度,表示水层对于光线散射和吸收的能力。
5、水的色度: 水的色度是对天然水或处理后的各种水进行颜色定量测定时的指标。产生颜色的原因是由于溶于水的腐殖质、有机物或无机物造成。工业废水也可能使水体产生各种各样的颜色。例如:粘土 - 黄色,铁的氧化物 - 褐色,硫化物 - 浅蓝色,藻类 - 绿色,腐败的有机物 - 黑褐色。
6、 水的硬度: 水中有些金属阳离子,同一些阴离子结合在一起,在水被加热的过程中,由于蒸发浓缩,容易形成水垢,附着在受热面上而影响热传导,我们把水中这些金属离子的总浓度称为水的硬度。由于其它的金属离子在水中的浓度很低,故通常把水中的钙、镁离子的浓度看作是水的硬度。
7、水的电导率: 由于水中含有各种溶解性盐类,并以离子的形态存在。当水中有电极存在时,这些离子就可以使水产生导电作用,故水的导电能力的强弱程度就称为电导率。
8、水的 PH 值: 以水的氢离子浓度对数的负值表示水的酸碱度。 超滤膜技术概述 ● 21世纪高新技术之一; ● 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高科技之一; ● 国家“七.五”和“八.五” 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 常温低压下操作、无相变、能耗低; ● 生活饮用水、污水处理的主流趋势技术。
9、水的TDS值 T.D.S. 为 Total Dissolved Solids 的缩写。中文译名为溶解性总固体,也就是溶解于水中的固体的总量。如 矿物质在水中的重量比数。水中的溶解固体主要是一些钙和镁,且不是可测得的污染物质。测量单位为 (parts per millions)或mg/L(milligram/Liter) ,它表明1升水中溶有多少毫克溶解性总固体。
T.D.S.概念是个舶来品,在美国、台湾水处理领域广泛使用。自来水一般大概有100~200ppm (视乎温度)、RO处理后的水能减至30 ppm或以下、蒸馏后的水只有1 ppm或以下但人体所需的矿物质亦同时除去。总体来说RO系统的水是非常洁净及适合人体吸收。
通俗的讲:TDS值代表了水中溶解物杂质含量,TDS值越大,说明水中的杂质含量大,反之,杂质含量小。 TDS值的测量工具一般是用TDS笔,其测量原理实际上是通过测量水的电导率从而间接反映出TDS值。在物理意义上来说,水中溶解物越多,水的TDS值就越大,水的导电性也越好,其电导率值也越大。
TDS笔使用方法:打开TDS笔探针盖,按下标有ON/OFF按钮,待液晶屏显示后,将TDS笔插入被测水中,待数值稳定后,按下标有HOLD按钮,拿出TDS笔读取数值方可,测试完毕后,用干纸将TDS笔探针擦拭干净。
水的分类 1、优质水:在市政供水的基础上(或达标水)采用粗滤、精滤、超滤、杀菌等工序。进行深加工而 得 到的优质饮用水。 2、矿泉水:大自然中的宝贵水资源,经过杀菌过滤简单处理后,作为商品饮用水供应给广大消费者。 3、纯净水:采用脱盐率较高的水处理设备而得到的几乎无任何杂质的干净水,电导率一般为1.0~0.1μS/cm,
4、矿化水:在较为纯净的原水中采用特殊工艺,加入矿岩石以期得到的含有微量元素的纯净矿化水。 5、软化水:是指将水中硬度(主要指水中钙、镁离子)去除或降低一定程度的水。水在软化过程中,仅硬度降低,而总含盐量不变。 6 、脱盐水:是指水中盐类(主要是溶于水的强电解质)除去或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水。1.0-10.0μS/cm,电阻率(25℃)0.1-1.0*106cm含盐量为1-5mg/L.
7、纯水:是指水中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如SiO2、CO2等)去除或降低到一定程度水。其电导率一般为:1.0-0.1μS/cm,电阻率1.0-10.0*106Ω·cm。含盐量<1mg/L。 8、超纯水:是指水中的电介质几乎完全去除,同时将不分解的气体,胶体以及有机物质(包括细菌等)也去除至很低程度的水。其电导率一般为0.1-0.55µS/cm,电阻率(25℃)10.0*106Ω·cm。含盐量<0.1mg/L。理想纯水(理论上)电导率0.05µS/cm,电阻率(25℃)18.3*106Ω?cm
9、地下水:是雨水经过土壤及地层的渗透流动而形成的水,在其漫长的流程和广泛的接触中,溶入较多的盐类,硬度极高,但同时地下水经过层层过滤,悬浮物很少,水质清,浊度低。
10、地表水:指雨雪、江河、湖泊及海洋的水,除海洋含盐量极高以外,其他地表水的重要特点就是含盐量低,硬度低,但污染杂质却很高。市政供水(自来水)主要是指经过自来水厂处理过的市政供水。这是较为普遍的一种饮水方式。由于各区源水的巨大差异,故国家标准也相应的比较宽松。自来水厂经过沉淀、过滤、加氯消毒处理后。输送到千家万户。此种方式水质相对稳定,一般不会有太大的起落,但该水可谓粗加工,用途十分广泛,不可能将工业、生活及饮用水分开,根本不能满足人口饮水的高标准、高要求,而且在漫长的输送或储存过程中造成的二次污染也十分严重。人们不得不煮沸后再用,而煮沸除能杀菌外,却无法去除其它污物,有些物质甚至越煮越浓,危害人体。
渗透膜 RO反渗透是一种通过目前国际流行的反渗透等办法,对原水进行过滤处理(物理法)后不添加任何化合物而生产出可供人类直接饮用的纯净水机器(也称为终端净水设备)。采用水质符合中国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规定的市政自来水为原水,通过2个活性炭滤芯(1个颗粒活性炭、1个烧结活性炭)1个PPF溶喷滤芯对原水进行预过滤,再对预过滤水施加压力令其通过孔径大小为万分之一微米的RO(反渗透,英文Reverse Osmosis)膜,最后通过材质为果壳(椰壳)的载银活性碳(又名小T33)调节水的酸碱度(使制出的纯净水口感变得甘甜醇美)而生产出纯净水。 反渗透膜构造示意图
RO逆渗透净水机,引进美国先进的超低压逆渗透技术和配件,生产出国内最为先进的家用和团体用纯净水装置,该装置产水优质、安全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简单,占地面积小,最有效的去除水中钙、镁、细菌、有机物、无机物、金属离子和放射性物质等,经过该装置净化出的水晶莹清澈、甜美甘醇。该装置适用于家庭和宾馆、酒店、医院等企事业单位饮用净水使用。
超滤膜 超滤是一种利用膜分离技术的筛分过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原液流过膜表面时,超滤膜表面密布的许多细小的微孔只允许水及小分子物质通过而成为透过液,而原液中体积大于膜表面微孔径的物质则被截留在膜的进液侧,成为浓缩液,因而实现对原液的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
每米长的超滤膜丝管壁上约有60亿个0.01微米的微孔,其孔径只允许水分子、水中的有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通过,而最小细菌的体积都在0.02微米以上,因此细菌以及比细菌体积大得多的胶体、铁锈、悬浮物、泥沙、大分子有机物等都能被超滤膜截留下来,从而实现了净化过程。
1、超滤膜的制水流程 自来水先进入超滤膜管内,在水压差的作用下,膜表面上密布的许多0.01微米的微孔只允许水分子、有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透过,成为净化水。而细菌、铁锈、胶体、泥沙、悬浮物、大分子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则被截留在超滤膜管内,在超滤膜进行冲洗时排出。
2、超滤膜冲洗流程 超滤膜使用一段时间后,被截留下来的细菌、铁锈、胶体、悬浮物、大分子有机物等有害物质会依附在超滤膜的内表面,使超滤膜的产水量逐渐下降,尤其是自来水质污染严重时,更易引起超滤膜的堵塞,定期对超滤膜进行冲洗可有效恢复膜的产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