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在前面:
装修原本从九月底就开始了,知道现在的十一月底才开始动笔留下装修记录,有无数多的原因可以解释为何延期两个月才开始记录,比如网购材料、做装修功课、跑工地种种,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懒。
在已经装修了两个月之后回过头来写装修日记,更明白自己在装修之初想知道些什么,在迷惘些什么,所以这流水账会记得更有针对性。
今天是流水账的第一天,希望还会有第二天,甚至第三天。
在没有熟人、没有经验、没有钱的情况下,一路走来,自然走了许多弯路,碰了许多壁,花了许多冤枉钱。
归根结底,装修最困惑的无非是怎么花钱的问题。在有限的预算和把控装修质量和品质下,如何选人(设计师、监理、施工队)、选物(硬装、软装)、解决突发事故。
先和各位观众朋友介绍一下故事发生的背景:
地址:浦东新区 北蔡
户型:04年老公房 顶层六楼+阁楼 四房+一厨两卫
产证面积:(难以置信的)63平米
业主特征:一男+一女,年轻貌美,and,穷
业主心态:业主目前租在一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老公房里,在这件老公房里,我们学会了如何与老鼠共处,如何在艳阳高照的正午仍然要打开客厅的灯,以及,为什么上海的房租会那么贵。
于是,在有了新房之后,我们对新房子的装修要求异常明确:不要有老鼠,要有光,控制预算。
装修模式:第三方监理+独立设计师+装修队
监理:装小蜜——李涛
独立设计师:ROSS 罗思轶
装修队:抢工长——刘跃进 (实际操作是刘跃进手下的工长 李德利)
再来几张中介网站上的图,看看拿到手后的这套房,原本是什么样的:
节目预告:
如果这裹脚布一般又臭又长的流水账还有人看的话,那么,接下来你将看到:
在没有任何熟人和经验的情况下,如何招募监理+独立设计+施工的三方队伍,来重建这个嗷嗷待哺的老旧公房。
篱笆上绝大多数似乎都是一家装修公司或者装修公司+监理的模式,像我这种依靠独立的三方分别行使自己职责的,似乎在装修日记里见得不多。那我分别就这三方到目前为止的表现做一个大致的评价,供各位看官参考。
独立设计师:最早是在知乎上看到“设计+施工+监理”的模式,也心想着如果有设计师只从事设计的分工,能在业主和施工方之间站在业主这一方,多出一点设计费也是值得的。于是,便开始了漫漫的寻找独立设计师的路。尝试了许多办法,包括在篱笆上找、网上搜、各类装修平台上找,但也无奈,似乎每一个设计师的后面都捆绑着一家装修公司。中间过程艰辛略过不表。寻寻觅觅,终于找到现在的独立设计师ROSS(性别男)。
之前也约过有装修公司上门量房,都是有带助手前往。然而作为独立设计师,还真是独立,Ross的第一次上门测量,便是自身一人前来量房。其实在从设计方面来看,我们之前听了几位设计师的方案,包括将房屋结构改得天翻地覆的,也有基本没有太大改动的。我们自己也思考了很长时间,听的每个方案,当时都觉得有道理,但回过头来想想,要么改动成本太大,要么没什么亮点。Ross的方案属于结构没有太大改动的一类,但我选择他的理由,还是在于他的用心。从量房之后到后面方案的沟通,包括平面图、施工图和效果图,中间进行了无数次的交流,有专门的见面约谈,也有语音或者视频的形式,但更多的是我们心血来潮想到什么,就在微信上问。包括效果图,实际上我倒觉得并没有篱笆上各大公司画出来的漂亮,但我们原本只说好出两个房间的效果图,结果之后ross又蹭蹭蹭地做了卫生间和阁楼走廊的效果图,包括前期平面图的最终成型,也是几易其稿。哪怕我们没有提出来,他也一张效果图换了几个不同的颜色给我们比较。在一个工人多搬一块砖都要加钱的时代,设计师的如此用心似乎并不多见。按照设计合同,在出完施工图、效果图之后,设计款就已经付清了。之后设计师的工作,其实设计的部分就已经完成了大半,后面更多起的是咨询和保证施工朝设计方向走。包括材料选购,ross陪我们至少跑了五六个半天;包括工地,一有什么需要设计师来定的问题,他也是随叫随到;包括咨询,一点点小问题,都可以通过微信找到他,得到设计师的意见;包括淘宝,他竟然会给我一张购物清单,上面附有需要购买的产品、图片、价格,以及淘宝的网址。包括我们看好什么家具,都会在群里问了设计师得到他的肯定之后,才进行购买。毕竟对于一个从小学开始美术就处在班中下游的选手来说,让设计师对我的审美进行监督是何其必要。
我装修完毕之后,据说ross要来我家拍照取样,作为他的一个案例。把自己的每一个付出都做成精品,都做成自己的招牌,也许正才是一个设计师应该有的这种态度。我也才愿意手打这么多字,来描述ross对我家装修做出的贡献。
然后给大家看几张开始装小蜜监理和设计师,施工方第一次开工交底时的照片
然后,我们再说说装小蜜的监理。
选择监理,是在一开始准备装修时就做出的决定。选择装小蜜,主要还是因为,便宜。在网上看了几家上海有名的监理公司,还有篱笆上经常出现的这家装小蜜,因为装小蜜的办公点离我这边近,就找了一个中午去他们公司转了一圈。我把我家的情况和他们的工作人员说了一通,他们当时好像有两种套餐,然后我选了贵的一种,包括合同配签,水电测量等等,按照我家的面积,楼上加楼下,大概三千多的费用(我家最后装修完估摸也就30w出头,这样看监理费用也就只占整个装修费用的百分之一,但事后想想,获得的效用远大于三千多的费用)。于是,装小蜜的监理合同,就成了我整个装修过程中付出去的第一笔款项(9月底我家正式开工,我大概在7.8月份就签了这份监理合同)。
大致做下来,装小蜜的服务分这么几块:装小蜜的群、合同陪签以及工程监理(原本还会有水电管线的测量,但因为我家的水电的闭口合同,因此也就没有用到这一项。)
先说装小蜜的群。签了装小蜜的合同,会有两个群,一个是工地专用,上面有装小蜜的监理、工作人员以及他们的领导。还有一个是大群,上面都是正在装修的业主们。其实这些装修群的好处,就是在大家东一句西一句的讨论中,借鉴别人的经验,少走别人走错的歪路。装修每个阶段遇到的共性问题,你会发现群里好多人也都遇到过;个性问题,也可以在工地群里直接问监理的专家。除了上网,这些微信群也成了我补充装修知识的重要途径。
然后是合同陪签,由老司机王老师出马。具体过程就不说了,王老师一落座,气场便瞬间压过了在场的各位工头,然后对着合同报价一番评头论足,砍下的费用,几乎和之前付出的监理费相当。其实自己对合同报价也研究过多次,然而在和装修公司谈判时,即使指出报价偏高,对方也可以以这是行规为由推脱,毕竟自己没有经验,对于这些所谓的行规,也确实没有反驳的理由。但老司机不同,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经验阅历丰富,装修公司的说辞在他面前没有用,于是价格的水分就被挤了下来。
然后是重头戏,也就是监理服务的核心,工程监理。我这边指派的是李涛老师(后面和他聊天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李老师之前是做建筑业的,也就是通俗说的造房子。)监理来的频率,是每次重要节点验收必来(包括开工交底、水电验收、泥瓦验收、油漆验收以及竣工验收,我家几乎没有木工,因此这项验收也就没有了。)两个节点之间,会随机过来监督施工过程。每次来工地之后,监理都会出一份施工报告。监理会根据工地具体情况,以及装修队的施工情况,指出存在质量隐患或者影响美观的地方,并给出整改意见。我能想到的,监理的作用有两层,一层是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属于事后监管;还有一层是对施工工人以及工头的威慑,让工人在施工过程中有所忌惮,能够谨慎施工。不过整个装修过程下来,依然存在监理指出问题,但没有整改的地方。因为如果需要整改,就需要把原来做的全部扒掉重做,这些成本还是需要业主自己承担。总的下来,第三方的监理能够对施工过程给予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和意见,对于我们这些菜鸟业主来说,无疑是吃了一份定心丸。
附上一点装修过程图,还有监理检查图,自己装小蜜的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