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由第1316楼 的 吉普车0000 发表:
[别人的上方花园]
淮海中路1285弄,被列入上海市优秀近代保护建筑第二批名单中,序号为第160号。
民国27年至30年由浙江兴业投资,由英籍建筑师事务所马海洋行设计,在2.66公顷土地上分期建造混合结构住宅5排,75个单元,其中三层花园里弄住宅68个单元,四层公寓1个单元,三、四层新式里弄住宅各3个单元,另有平房汽车间3间,合计建筑面积24502平方米,名沙发花园,解放后改名为上方花园。
上方花园弄堂宽广,有1条坐南朝北的主弄,北道口通淮海中路;道口有一块较大的长方形绿化园地;弄内有4条东西横向的支弄,并在中部偏南横贯一条两端封闭式的宽阔通道,南北平列5排住宅,排列整齐。每个单元门前都有小花园。布局在北部3排,36个单元,占地面积较大,每个单元占地约250平方米左右;南部2排,32个单元,占地面积较小,每个单元占地约150平方米左右。
上方花园建筑形式为西班牙平顶型,平面布局由甲、乙、丙、丁、戌5种型式单元组成。
甲式住宅为横向长方形,底层起居室与餐室为左右相联的横向布置,入室前有小门厅,后部为书房及辅助用房,有小卫生设备1套。二楼大小卧室4~5个,前卧室内设外挑阳台,设大卫生设备1套,三楼卧室2个,设大卫生设备1套,少数也另装小卫生设备1套。晒台设在居室北部,卧室前有小平台。每个单元都设汽车间。
乙式住宅与甲式大同小异,其餐室及部分卧室前端做成半圆弧形,卧室略小,南向卧室前部设挑阳台,底层设小卫生,二、三楼各设大卫生设备1套。
丙式住宅底层起居室。前端设有外廊,后部设有小天井,上部为卧室平台。
丁式住宅底层起居室,右侧有小门厅,前部有平台,二层为外挑阳台,三层设有露天平台。
戌式与丁式大同小异,起居室右侧无小门厅。
上方花园住宅装饰纤细,丰富多彩;门窗大小、形状、位置和数量也各不相同;栅门、窗栅、阳台栏杆多用铸铁精制;室内宽敞明亮,采光通风良好,铺硬木地板,煤卫设施齐全。
弄内中部偏南横贯一条宽阔通道,原拟为陶尔斐斯路(今南昌路)的延伸路,后未筑通,1985年改建成狭长微型花园,铁栏围绕,并建有水泥伞亭、长方四角亭、紫藤架、葡萄架、假山等建筑小品。2003年拆除了社区活动室等简易房屋,铺设草坪。
上方花园在老洋房市场上一直是倍受关注,因为有口皆碑,72幢,我知道换手率很高,也有些是整层和单间交易,有产权和使用权。反正这里进出看房人,一个字:多。
7、17、18、21、22、23、43、44、55、63,这些个门牌号,老主人走了,新主人来了。
24号还住着张元济的后代,37号原来是潘序伦的故居。
2001年,老洋房开始起蓬头,那时的价钱稳步往上走,不象现在买卖双方心理都严重失衡。淮海中路、常熟路地铁车站进口旁有家太平洋房屋,他们对上方内的情况是摸得熟透熟透,老房东要知道自己房子的身价或出售,第一委托往往是这家门店。店里有我们熟悉的物业经纪人,闲来说笑,故事多多。
我们与上方花园失之交臂的事情还不少呢,现在想来,没买上方花园的一栋老洋房,丢了1000万。我太太说,我们的晚年会在散步中相互叹息,这里丢了多少钱,那里丢了多少钱。
上方花园某号,四面临空,397平方米,花园近200平方米,价463万。附加74万地价税共537万元人民币(不算地价,平均为12000元/平方)。卖家在北京,此处房子空关。
我在2001年7月23日的日记上记着这套房子。
那些天我们正在忙乎操作另外一处房子的事情,尘埃未落定,是通过泛城(经纪人)与静安当地的物业公司合作动迁南京西路上一处新式里弄房6户人家,准备交50万定金呢。我太太说上方那房子的底楼木地板都潮湿得不行了,走在上面象走在船的甲板上,满屋的不舒服。两相权衡,做小的风险小,洋房的地价税和将来的综合税(5%)吓人啊,新里没有地价税和将来的综合税。当我们买下南京西路一处英国式样的近代历史保护建筑,新里建筑,花了190万,动迁了6户人家,现在家里还有六只大火表呢。而上方花园与我们擦肩而过,后被一个美国人看中,听经纪人说,他和他的中国太太动员了各自长辈,再从银行贷款,支付了近600万的房款。买下了房子,就没钱装修了,空放了两年,2003年才动工修建。
现在是他们的家了,我们是看客。
淮海中路1285弄口的“上方花园”一名出自著名出版家,也是住在24号的居民张元济手笔;“上方”一词取自旧诗“月在上方诸品静,心持半偈万事空”。全句应为:
天许作闲人,月到上方诸品静;
佛客为弟子,心持半偈万缘空。
以这句话的心平气和,闲人品静,得真境界,万缘皆空。
不多去想了。而后来的几件事也拿出来说,多的是有趣,少了可惜。
转眼一年,到了2002年夏天,上方出来个底楼90平方米三房,带花园120平方米的房子,已补交了地价税后报出120万的价钱,在2002年这样一层带花园的房子还是稀罕的,我们随太平洋房屋的经纪人看后,发现这是个一家三兄弟分家后的产权,很干净,连车库产权也是一家1/3。但问题是两楼和三楼的兄弟还在一楼的厨房里做饭,也可以在花园里散步和晒被子,实际上做饭情有可原,要想独户的话可以自己改建个厨房即可,理论上可以下来散步和晒被子的事情也不是每天发生的。思来想去,尤其是听到这个房子刚在几个月前从原始的70万提高到90万,现在调整为120万,已经不是头汤鲜了。
也不准备再托盘了。
算了。真的有点为这栋楼上楼下的的兄弟们可惜,要是联合起来出售的话,···
2004年5月前,是老洋房炒卖最热烈的时间段,很多不利于贷款的文件要出来了,要限制了。空气在凝集,击鼓传花,花落谁家?
老洋房的投资客不管这些个限制和贷款,中介说,一掷千金才是豪客,现在出来投资老洋房的都是拿着现金冲进来的。
上方花园有四栋楼在市场上等待买家,一栋花园小,60平方米,但房子大,290平方米,包地价980万;一栋装修好了可租可售,香港投资公司收购包装上市的,100平方米花园,357平方米建筑面积,包地价1350万;最后那两栋都是花园大,建筑面积大,且位置好的,一个原始房东买出,1400万;一个1200万收进,1700万挂出(2004年5月的行情)。
2001年,当南京西路新里轮到我们出价之前,有很多人看过走过错过,其中有个著名的足球运动员对物业的230万报价吓回去了,我们去的时候价钱下到了200万,在几个来回和动迁款马上要放到动迁户之前,价格下来了,10000元/平方米还带交易中的所有费用,190平方米的精致小洋房190万到手。到了2004年,上方出来个使用权的一楼带花园房,那个漏了南京西路的足球运动员赶到了,出手很快,一次120万买下了。
算是抓了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