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如果整治好了可以和储藏室连起来作书房/工作室 左手边可以做书架、右边放书桌 这个储藏室在最西面,如果在最东面(就是主卧这边,就可以做衣帽间了)
剩下的露台部分,还是很长的 最东面是台盆和放洗衣机的地方,洗衣机放在阳光房里会不会老化的快? 当然最理想的是这个台盆的地方能够浇一个房间和主卧连起来作衣帽间。。。我就yy下。 另外这个阳光房看上去材质也很差的,以前也漏过水,是不是应该换一个材质好的,牢固的? TX们有什么推荐的吗? 另外露台的墙是不是做完防水贴瓷砖会效果好一点?现在的地砖和窗台继续保留
接下来是设备选择,555,该死的篱笆,第一次发帖居然不成功,然后页面也被我不当心关掉,只能重写 (一)地暖 管材:现在最常见的就是德国瑞好的pexa管(中国瑞好貌似和中国皮尔萨一样是山寨货)和GF的pert管 瑞好大概能贵上40%-50%左右,但是看各种介绍,pexa性能更好,耐高温能力好,用家用锅炉烧水的话pexa和pert可能没什么区别,但是说不准什么时候上海如果有集中功能,估计就需要耐高温的pexa了,而且瑞好还有什么防渗氧的噱头呢。地暖管在埋在地下要用几十年,换一次伤筋动骨。我的原则是,凡是隐蔽的,凡是功能性的,凡是不能换得,一定要用好的 还有注意施工一定要用整卷的材料,千万不要出现拼接。 辅材:这个市场上品牌良莠不齐,也是地暖公司容易以次充好的地方。经过前阵子篱笆上风风火火的普及,貌似选择绿羽全套也是不错的,总价会贵点。另外听人说过如果楼上楼下的人都装了地暖,你可以不装地暖也暖洋洋的,大概就是拜劣质辅材所赐吧 所以保温板的厚度和密度一定要达标,应该是20mm厚以及36kg/m3。我还有一个想法,楼上的保温板就算保温差点,热能漏到楼下好歹也是自己的房子,楼下的铺设的保温板如果差了就是给别人做嫁衣了,有必要铺的比20mm的更厚的保温板吗? 锅炉:常见的貌似就威能、博世和林内吧。威能价格明显高,欧洲经济不景气、世界金属价格也疲软,这种情况下还一直涨价,真把自己当奢侈品了 貌似博世的锅炉口碑也还可以,便宜不少呢。我已经有了一个能率燃气热水器,因此锅炉就用地暖单用,不需要装地暖/生活热水两用的吧?能省多少? 集水器、分水器:貌似都说国内合资的曼瑞德性价比高。不过这东西放在哪里好?厨房还是卫生间?是不是应该有个铁盒子装起来的。
(二)地暖施工: 防水:所有铺地暖的地方要先做防水,24小时测试就不需要了吧 地暖排管:地暖管子的间距,一般都是20cm吧,如果是顶楼的房子,或者层高高的地方(比如挑空的厅),是不是有必要做到15cm或者18cm的间距? 还有如果在房间为了避开家具有些区域不铺,为了保证整个房间的采暖效果,是不是剩下的部分应该铺的更密一些? 回填层:这里的关键是不能用劣质假冒的水泥,黄沙要用河沙?(我看有同学说可以用嘴尝),然后水泥:黄沙:豆石的比例大概在1:2:3(比例没有反掉吧?)然后浇得时候要另外先找地方用水拌好再浇,不能先把水泥、黄沙、豆石干洒在回填区然后加水。 地平: 要铺复合地板对地坪的要求很高吧,2平方内误差不超过3mm,这个估计一般的地暖公司找的外包工人是做不到的,该到哪里去找施工队呢 从xbai_fish帖子里抄来的要点: 1.六个环节 1.1设计正确 1.1.1同一组分水器所有环路管长长度之差≤10m(带比例调节的进口分水器除外); 1.1.2靠外墙,尤其是外飘窗和落地玻璃幕处,管间距应加密; 1.1.3面积大于30m2的房间,必须加伸缩缝; 1.1.4管材穿过的门口处应加伸缩缝; 1.1.5有错层的房间,分水器必须设置在高点; 1.1.6对卫生间、洗衣间等潮湿房间,在填充层上部应设置隔离层(由土建完成); 1.1.7地面的固定设备和卫生洁具下,不应设加热管。 1.1.8卧室应充分考虑家俱的遮挡因素,通常沿墙,特别是沿外墙处管间距应加密。 ****径选择:按节能50%标准完成的建筑,通常情况下DN16管径足以满足采暖热负荷 要求;成本较低;可适当降低房屋标高或增加垫层厚度。公建项目,通常选用DN20 管材;个别热负荷过大的建筑(250w/m2)可考虑采用DN25管材。 ****长选择:DN16和DN20通常分别不超过100m/根和120m/根,独立采暖的燃气壁挂 炉系统,DN16和DN20管材均不可超过100m;若采用带内置阀芯具有预调节功能的 进口分水器,管长要求可适当放宽。 ?分水器位置:最合适的位置在做有防水处理,并有地漏的卫生间;其次在厨房的厨柜 或阳台;若为复式结构,则上下两层分水器最好设置在同一组立管上;公建项目,务必考虑分水器的对称放置,特别是周边狭窄的游泳池,须杜绝分水器过密导致的布置间距过密现象;有些大开间或落地玻璃幕建筑无法靠墙设置分水器,则可考虑把分水器放置在前台、相邻房间,为美观起见,可以花坛或其他造型作为分水器的箱体。 1.2选材正确 1.2.1管材外观无肉眼可见的划痕,管材壁厚≥2.0mm,加热管若无阻氧膜,应在热水系统中添加除氧剂。凡塑料加热管至少应通过由国家化学建材测试中心抽检的两种检测:8760小时的热稳定性试验和5000小时的热循环试验。 1.2.2绝热材料厚20-40mm,通常采用聚苯板EPS,容重≥20kg/m3,阻燃级,压缩变型强度≤10%;其他还有挤塑板XPS大多应用在高档项目中标高不够的情况下;发泡水泥厚度为30-50mm;带凹槽的保温板。 1.2.3分水器为59铜材料,内外表面光洁、平整、无裂痕; 1.2.4伸缩缝为PE高发泡聚乙烯材料,不可用苯板代替; 1.2.5分水器下的管材弯曲处应设置弯管器。 1.3施工正确 1.3.1与土壤接触的首层应在绝热层下铺设防潮层; 1.3.2铺设绝热层前,应检查楼板层有无空鼓、空洞等现象,若有,应密实后再铺设绝热层; 1.3.3加热管与分水器连接前的管材敝口处必须随时封堵; 1.3.4管间距≤100mm地方须设柔性波纹护管; 1.3.5沿外墙、外飘窗或落地玻璃处的边角保温材料厚度是其他部位用量的两倍,即20mm。 1.3.6铺设边角保温材料至外墙拐角处,应整根设置,不允许有搭接; 1.3.7加热管切割,应采用专用工具,切口应平整,断口面应垂直管轴线;并用整圆器 整圆后,在弯管器的作用下,垂直连接; 1.3.8管间距的安装误差不应大于10mm; 1.3.9管材的曲率半径不小于7d,不得出现“死折”,出现“死折”时应整根管更换; 1.3.10在填充层回填前和回填中出现的管材渗漏应整管更换,不得采用热熔或其他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1.3.11不允许几段短管连接后当整管使用; 1.3.12填充层的施工应在试压合格后四小时内进行; 1.3.13填充层初凝后发现的管材渗漏应及时处理,并应在竣工图上清晰标注,记录归档; 1.3.14管材出地面至分水器连接处的明装管段,外部应加装塑料套管; 1.3.15加热管的环路布置不宜穿越填充层内的伸缩缝;必须穿越时,伸缩缝处应设长度为300mm的柔性波纹套管; 1.3.16分水器的回水管中心安装位置为500线下返200mm处,或按图纸要求安装; 1.3.17填充层的混凝土中应添加防龟裂膨胀剂等; 1.3.18填充层施工期间必须有专人值守,随时观察压力表的变化、砼的厚度、管材及边角保温材料、伸缩缝等是否被移位; 1.3.19填充层施工和养护过程中的系统水压分别为0.6MPa和0.4MPa; 1.3.20填充层施工前应在没铺设加热管的空处搭设跳板(俗称“马道”);手推车中的砼应先倒在搁置在跳板上的木板上,再用平头铁锹回填; 1.3.21所有施工人员应穿软底鞋; 1.3.22砼填充层的养护期不应小于21d,并不得重载,高温烘烤,直接放置高温物体和高温加热设备。 1.4成品保护正确 1.4.1设专人专职巡查,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4.2分水器所有敝口处必须全部封堵; 1.4.3已安装好的分水器应严实地全部包裹起来,亦可将分水器取下,待门、窗安装完毕,再进行分水器的二次安装。 1.5装修指导正确 1.5.1木地板宜选用耐热复合木地板; 1.5.2面层施工时,不得剔、凿、割、钻和钉填充层,不得向填充层内楔入任何物件; 1.5.3面层的施工,必须在填充层达到要求强度和干燥度后才能进行; 1.5.4石材、面砖在与内、外墙、柱等垂直构件交接处,应留10mm宽伸缩缝;木地板铺设时,应留不少于14mm的伸缩缝。伸缩缝应从填充层的上边缘做到高出装饰层上表面10-20mm,装饰层敷设完毕后,应裁去多余部分。伸缩缝填充材料宜采用PE材料或软性膨胀膏; 1.5.5瓷砖、大理石等面层施工时,在伸缩缝处宜采用干贴; 1.5.6切割材料时,严禁在填充层上直接作业。 1.6使用维修正确 1.6.1供暖前期 1.6.1.1地暖外网系统为独立系统,不得和其他系统并用; 1.6.1.2供水温度为60℃,回水温度为50℃,温差为10℃左右; 1.6.1.3系统阻力3.5mH2O,系统最大长期工作压力不得超过0.8MPa; 1.6.1.4应保证地暖系统内介质的流速为0.25m/s; 1.6.1.5地暖在试运行时,首先应冲洗外网及支管,以防止异物进入地暖环路系统,造成堵塞。具体做法应从分水器前断开,将供水支管和回水支管连接,进行外网系统的全面清洗,直至清水流出为止,方可与地暖系统分水器连接; 1.6.1.6往地暖系统注水时,应注意注水的速度不能过快,以免带进过多的空气,造成系统排气不畅。注水时应松开分水器上的放风阀,使系统内的空气排出,直至清水流出后再将放风阀关闭。地暖系统在注水时应一个单元或单层楼注水,应检查进、回水阀是否开启,以上须有施工人员在场,直到全部注满,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为止; 1.6.1.7冬季试运行时,应严格控制水温,首次运行时的供水温度应设定在25℃-30℃之间。运行一周后,每24小时将供水温度调高5-8℃,直至升到所设计的供水温度; 1.6.2正常工况 1.6.2.1室内各房间温度均匀,无过冷过热现象,各房间均可达到20℃±2℃; 1.6.2.2供/回水温差10℃左右; 1.6.2.3分水器及加热管没有跑、冒、滴、漏等现象; 1.6.2.4地表温度:瓷砖类28℃±2℃,木地板、地毯类24℃±2℃; 1.6.2.5放气阀能正常放气; 1.6.2.6地面无鼓起、开裂现象; 1.6.3故障处理 1.6.3.1温度不均匀 ?对照地暖施工图,确定该房间由哪只环路所带,通过人工调节分水器上的阀门以控制流量的大小来适当控制室温的高低。 ?同一组分水器的流量、阻力要基本匹配,不可太大太小。 ?非专业人员不得自行调节。 1.6.3.2供水管不热 ?首先检查过滤器是否堵塞。 ?检查环路是否堵塞。 ?检查供/回水立管是否堵塞。 ?检查供/回水立管与分水器是否接反。 1.6.3.3回水管不热 ?首先从回水管上放气阀处大量放水,直至热水流出。 ?把不热的那只管从连接处断开,直接放水。 ?若管材堵塞,可用空压机把异物吹出。 1.6.3.4漏水 找漏点方法:单管试压可确定哪只管漏水,对照施工图可确定大致范围。 单管注水打压至0.8MPa,然后用医用听诊器在锁定范围内探听,声音异常处即为漏点,局部打开后连接。 修好后,应继续打压,并运行24小时后连接处无渗漏再回填。 应在图纸上标明漏点位置,若条件许可,可在漏点处做一个可开启的检修口。 1.6.4其他事项 1.6.4.1地暖在正常使用时,供水温度不允许有大的升降,当木地板的地表温度超过26℃时或石材地面超过30℃时应立刻降低供水温度。 1.6.4.2地暖系统的环境温度应不小于5℃,以防止由于环境温度过低而造成地暖系统内的水结冰。 1.6.4.3室内每平方米的荷载超过两吨时,应采取铺设跳板或其他有效措施。 1.6.4.4冬季非采暖的房间在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应将管内水吹出,关闭所有阀门,至夏季时应注水保养。 1.6.4.5鉴于管材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而产生形变的特性,每个采暖期间,都应有专人经常性地把分水器及前端各阀门、连接件多次再拧紧一些。 1.6.4.6经常性地检查、清洗丫型过滤器。 1.6.4.7不定期的放气。
接上楼: 貌似几个重点: 1. 靠外墙,尤其是外飘窗和落地玻璃幕处,管间距应加密;我的客厅就是落地玻璃 2.管材穿过的门口处应加伸缩缝 3.对卫生间、洗衣间等潮湿房间,在填充层上部应设置隔离层(由土建完成); 隔离层是什么?? 4.卧室应充分考虑家俱的遮挡因素,通常沿墙,特别是沿外墙处管间距应加密 5. 按节能50%标准完成的建筑,通常情况下DN16管径足以满足采暖热负荷要求;成本较低;可适当降低房屋标高或增加垫层厚度。公建项目,通常选用DN20管材;我们的小区2003年建的,节能合格吗? 6. 分水器位置:最合适的位置在做有防水处理,并有地漏的卫生间;其次在厨房的厨柜或阳台;若为复式结构,则上下两层分水器最好设置在同一组立管上;公建项目,务必考虑分水器的对称放置,特别是周边狭窄的游泳池,须杜绝分水器过密导致的布置间距过密现象;有些大开间或落地玻璃幕建筑无法靠墙设置分水器,则可考虑把分水器放置在前台、相邻房间,为美观起见,可以花坛或其他造型作为分水器的箱体。 看来我家最合适的地方就是两个卫生间的橱柜里了,橱柜要重新做了吗 小厨宝还装得下吗 7. 分水器这边的主管都要报上保温套,免得地砖裂开;这个是我在其他帖子里看到的 8. 石材、面砖在与内、外墙、柱等垂直构件交接处,应留10mm宽伸缩缝;木地板铺设时,应留不少于14mm的伸缩缝。伸缩缝应从填充层的上边缘做到高出装饰层上表面10-20mm,装饰层敷设完毕后,应裁去多余部分。伸缩缝填充材料宜采用PE材料或软性膨胀膏 9. 排水一定要整改,需要抬高,免得找平的时候水泥把下水给堵了,堵死
(三)地板、地砖 既然要装地暖,就必须用复合地板了,地暖专用的复合地板对环保性要求比较高,如果要上进口的那几个牌子,价格已经不比实木地板低了。不知道国产的一些大品牌在品质方面如何?比如含水率、防开裂、环保性、铺设的平整度、收缩性等等 地砖:卫生间铺地暖以后肯定是需要铺地砖了。地砖有没有讲究呢?什么玻化砖、抛光砖、釉面砖,用在地暖上有什么区别吗? 据说地砖比地板更适合地暖,因此客厅和餐厅也是需要考察用地板还是地砖。最后还是看效果和价格的综合比较吧,地砖虽然看上去单价可能不比地暖专用复合地板便宜,但安装费用要高很多,所以要合在一起计算。地砖吗平整度好,对地坪要求低,也不会有地板那种时间长了咯吱咯吱的声音。 等和地暖厂商沟通好以后要去建材市场考察考察复合地板和地砖了
(四)中央空调 这个东西要不要装我还在纠结。中央空调的优点:占用外机位少,不过这个对我不是问题,房子貌似外机位挺多的;另一个就是美观了,除此之外都是缺点。费用高、效率低、制热差(这个对于要装地暖的影响不大)、外机出问题整个房子就瘫痪了、占用层高、清洗困难。 另一问题就是客厅怎么装,如果我现浇一层楼板,那楼下比较容易、楼上最终见层高还是挺高的,而且是弧形的,现在已经有吊顶了,貌似装起来不容易;如果不浇楼板,继续保持挑空,貌似就是装在非挑空部分,也就是靠近楼梯这边的天花板上,不知道风压够不够打到整个客厅 品牌:现在最流行的是大金家用VRV吧。更贵的有东芝的全进口系列,更便宜的有松下master系列。如果对制热没有要求,松下的master行吗?
(五)新风系统 从功能上还是挺诱人的,至少我觉得比中央空调诱人,尤其是带热交换和空气过滤得。 带热交换的可以在关着门窗开空调和地暖的时候继续换气 空气过滤么,大家看看现在的PMI2.5都懂的,空气差的时候貌似开窗换气比不开窗憋着更糟糕 不过问题是: 1)什么品牌比较好?大金、松下。。。? 2)这个需要占用多少层高?尤其是如果不装中央空调的情况下,如果装中央空调,不会额外占用层高吧? 3)费用如何?包括安装费用和后期使用费用? 4)施工的复杂程度,需要排那些管子、打多少洞?
(六)水处理系统 1)前置:对于有地暖和软水机、纯水机的还是有必要装一个的,可以保护后面的设备,也没有后续使用费用。比较流行的牌子是汉斯希尔、霍尼韦尔之类的。不过一直不太明白那些几百元和1千多元的区别,貌似是自动反冲洗?自动反冲洗难道不用任何手动操作? 另一个麻烦的地方是户外的水表箱空间小,装不下前置,只能装在厨房了,而前家没有把水路图留下来,需要摸索找出总管路了。。。 2)软水机:比较好的牌子是美国的怡口吧,根据我家的情况,大概615这种级别的差不多,不过一台就要6、7千元 。对于保护地暖比较有帮助。不过软水机体积太大了,要找个地方安放也是伤脑筋的,放在厨房貌似找不到地方。 3)RO纯水机:这是必须的,我住6楼没电梯,我可不想天天从超市买纯水提上楼。而且纯水机的价格也还好,2000就能买不错的了。完全不考虑各种所谓的超滤直饮机,超滤膜的过滤精度完全和反渗透膜没得比,要过滤重金属离子还是只能靠反渗透膜。另外也不用说什么反渗透把矿物质都过滤掉了,矿物质难道就靠每天那几杯水来补充的? 纯水机的品牌,合资的AO史密斯、国产的沁园都可以考虑 4)中央净水器:在有了上面的几个之后,还有必要装这个嘛?价格也要4、5千一台,也同样的很大体积 5)增压泵:后头还要好好测试下楼上的龙头水压够不够,貌似不是很需要,不过如果装了软水机以后会不会对水压产生影响?需要咨询咨询 大致的线路 从纯水机到管线机之间用纯水管 家用纯水管是2分的白色PE软管,新装修的话,直接预埋PVC套管,以后走里面穿出来就成了
(七)弱电考虑 为了将来的扩展性,家里的网口都要使用6类了(听说有些装修工人不会做6类线的卡扣和面板? ),而且网口多多益善,wifi局限性还是很大的。尤其我打算家里做个集中的数据中心(NAS),可以把电影照片集中起来放,那么千兆局域网对于传输搞清电影效果还是很大的。IT升级换代快,现在布线一定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基本上每个电视机旁都需要2个网口,一个iptv,一个高清播放器(即可以播放网络视频、也可以播放NAS上的资源)。网线肯定是AMP的好,不过价格也很好。。。而且貌似假货也多,其他还有什么好选择呢?秋叶原?三堡? 弱电中心基本考虑设置在楼梯下面的小储藏室中,光线入户路由器后,找一个口接24口千兆交换机,然后6类网线连接到各处,保证所有的网口都在一个网段里,方便数据交换。 不过iptv也是用交换机的吗? 然后到了每个口的地方接一个机顶盒?
你都占好了么,我就撩个山头,哈哈 心水有露台的复式~ 艾,当年买房的时候就正好错过这么一套啊~
你入的这个房子真漂亮,采光好,利用率高,5555好眼馋 是不是武威东路上学校旁边的那个楼盘?
顶一下宝山大华的TX,我们家有2个阳台的顶装了彩钢板,看来防水一定要做好
我们小区各种复式,有一复二的,有四复五的,有三复四复五的。么钱....只好单层住住了